2024-07-19
柴田重信
編按:在這個全民拚健康的時代,我們為了保健養生、維持合度的身材,無不卯足了勁,可是卻看不到努力的成果,為此深感 挫折 。生活中充斥這麼多聰明瘦身、逆齡抗老、延年益壽的妙方,為什麼還是幫不上忙呢? 其中一大原因,就在於忽略了「時間因素」。比方說,為了節食瘦身,關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要怎麼吃」的資訊眾多,但卻沒有仔細說明「何時該吃(或不該吃)」的時機問題。如果能注意正確的「時間概念」,知道「何時吃不容易發胖」「何時運動容易瘦下來」,那麼無論是採用的方法或是獲得的成果,都將大不相同。醫界也將「生理時鐘和生活節奏同頻」做爲預防代謝疾病等生活習慣病的有效處方。本書作者柴田教授是藥學博士,他在書中特別強調三大重點:早上曬太陽、認真吃早餐、從晚飯到第二天早餐之間堅持12小時的小斷食。這麼做即可重新調校生理時鐘和生活節奏的誤差,扭轉容易堆積脂肪、形成代謝障礙的惡習,塑造健康體質。
閱讀更多
2024-07-19
丁菱娟
說這個議題有些沉重,但就像日本作家吉澤久子所說的,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不管是單身、離婚或喪偶,最終我們都是一個人離去。所以每個人最好都要具備孤獨的能力,還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閱讀更多
2024-07-08
林靜芸醫師
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經常會面臨種種挑戰和困難,如果輕易投降,可能斷送自己甚至子女的幸福。
閱讀更多
2024-06-20
丁菱娟
熟齡之後,每個人都想要做自己,嘗試告別之前所有的束縛和隱忍。其實不只朋友變了,可能我們自己也變了,我輩們正以之前未曾出現過的一種「勇敢」模式做自己。
閱讀更多
2024-06-19
林慧
你是怎樣的人,你自己一定知道,只是你沒有深挖。永遠記得一件事:你這個人並不是由那些不了解你的人來定義!很多的時候,你的缺點其實就是你的經典。
閱讀更多
2024-05-31
鄭秋豫
二○二二年十月十七日,終於到了送伏波進入長照機構那日的前夕。不知從何時開始,日子變得他也艱苦,我也艱苦。他不能理解、不再開口、不肯配合,我悲傷焦慮、憂心如焚、束手無策。身為病人的伏波,心智日漸離去,外界的一切彷彿都不再有什麼意義。身為照顧者的我帶著外傭,光是要維持他的作息、個人衛生及營養均衡,已幾乎沒有喘息時間,長期失眠、腹瀉、暴瘦又精疲力盡。
閱讀更多
2024-05-28
丁菱娟
也許我們對父母的感情既有愛又有怨,糾結著依賴、感激、憤怒、不滿和愧疚。然而在中年之後,我們發現父母的生命衰弱得更快,為了無憾,他們應該是我們首先該思考和解與重新找回關係的對象。
閱讀更多
2024-05-20
學老誌/凃奕豪
妻子韓良露即將離世時曾說:「我走了之後,你要有一起吃飯的人。」這句夫妻分離前意義深長的寄語,其實沒說的是——「不要因為我不在了,而連吃飯的心情都沒有了。」
閱讀更多
2024-05-14
鄭秋豫 教授
編按:前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鄭秋豫教授,是享譽國際的知名學者,同僚眼中精悍的鋼鐵人,卻在退休前遭逢人生劇變。她毅然放棄輝煌的研究生涯,成為丈夫全心全意的照顧者。 丈夫趙伏波教授曾任教務長、院長,從定向感流失、過家門而不入,日漸失語、失能,彷彿靈魂迷了途。身為語言學家,卻沒有任何文獻告訴她,怎樣照顧心智漸失、不發一語的伴侶。連要讓先生去洗個澡,都是一件超級艱難的事。有一回,丈夫四五天沒洗澡了,鄭教授靈機一動,就騙說自己手扭到了,撒嬌要先生幫自己洗澡,夫妻兩人感情很好,先生立刻就答應了,進到浴室裡,先生幫老師洗,鄭教授再順勢把水龍頭往先生身上沖洗。進去浴室之前,為免萬一,鄭教授請幫傭就在浴室門口等候,萬分抱歉地說:「一會若浴室裡有甚麼狀況,你進來可能會看到兩個沒穿衣服裸體的老人,我對你感到很抱歉,請你不要介意啊......」 3年暴瘦10公斤、失眠、焦慮,照顧的重荷凌遲著每一日。面對丈夫病況之不可逆,再多努力仍只餘無力,身心碎落的她,陷入憂鬱流沙…… 伴著椎心傷悲與潰堤的淚水,鄭秋豫教授毫無保留地坦露她守護摯愛,歷經四年多的心路。然而,即便曾一再地感到無助,她也從未絕望。 而隨著失智伴侶漸失認知能力,如她一般,體力、心力亦漸不堪負荷的高齡照顧者,後援又在何方?透過本書,我們不禁深思「老人照顧老人」的掙扎與困境。 「我怕他會半夜一個人出門去,總是提心吊膽地注意著他的動靜。如果我聽見的是他起床去浴室的腳步聲,立刻全身戒備地靜候馬桶沖水的聲音;如果我聽見的是搬動碗盤,也會一直等候到他搬累了停下來,確定他是要回房睡覺,而不是要出門。我從夜夜驚醒多次到已經夜夜不能成眠。」
閱讀更多
2024-05-14
大衛.布魯克斯
對陪伴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耐心。信任需要時間。善於陪伴的人展現哲學家西蒙.韋伊(Simone Weil)所謂的「消極的努力」 (negative effort),也就是克制自己,有所保留,注意他人的狀況。韋伊寫道:「最寶貴的禮物不是自己千辛萬苦找到的,而是等待來的。」善於陪伴的人會放慢社交生活的節奏。我認識一對待朋友很好的夫妻,朋友都說,跟他們在一起很舒服。他們讓你在飯後願意在他們身邊待久一點,或是與他們在泳池畔的椅子上閒聊。跟他們在一起,你覺得很自然,友誼漸漸變得深厚。如果別人認為跟你在一起很舒服、自然,這可是了不起的才能。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