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6
黃大米
人的部分搞定了,再不合理的事情都可以有轉圜的餘地。倘若人的情緒安撫不好,再簡單的事情都可能被刁難。
閱讀更多
2022-09-06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編按:擔任國小教師二十多年,從學校孩子身上,神老師體會到每個困苦的家庭都有可能讓孩子走偏。她開始匯集多人的力量,偕同眾人之力注入資源,給予這些孩子適當的幫助。也因為陪伴發展遲緩的女兒一路學習成長,理解到遇到學習障礙的孩子需要什麼幫助。她開始成為有需求者與提供資源者中間那座橋梁。在這條行來不易的助人之路,她有一群和她有著相同信念的朋友,總是在有需要的時候一呼百諾、挺身而出。即使遭遇網路批評與霸凌,她也努力轉念,重新站穩腳步,相信自己所做的是有意義的事。堅持自己想做的事,堅持多幫助他人一點點,就有機會成為一縷讓人感到溫暖的光。
閱讀更多
2022-08-05
吳淡如
人生是一枚錢幣,不管發生任何事,錢幣都有兩面。迥然不一樣。我出生的時候,祖母才48歲,肯定不算老。可是當我是個幼兒的時候,我認為祖母其實算是很老了。剛出生的小動物對「老」這個字是很敏感的,他們完全認得出誰是哥哥姊姊,誰是上一代,誰是上上一代,除非說謊可以得到糖果。祖母是我生活的主要照顧者和依靠,當我知道人總有一天會老死,就很擔心她會離開我。
閱讀更多
2022-07-21
青春向錢看—施昇輝
日前去台中演講,決定搭台鐵自強號前往。在月台等火車時,被一位網友認出,兩人攀談了幾句。他說他要帶太太和兩個稚齡女兒回豐原,但他選擇搭區間快車,而不搭自強號。
閱讀更多
2022-07-19
聯合報 文/張瀞文
疫情所致的紛亂與動盪感,加上網路社群媒體加速的孤獨感,使得過好日常生活這件事變得奢侈,但偏偏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式是回歸生活的根本,把走路、睡覺、吃飯這些平凡且理所當然的事用心做好。疫情期間如何找回內心的安定與身體的健康?就從好好走路、好好睡覺、好好吃飯開始吧!
閱讀更多
2022-07-15
黃佩如
婆婆談到人際問題時,總說:「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乍聽這句話,別無它想。隨著邁入中老年,覺得是至理名言,我們理應無論遇見誰,都客客氣氣、不能粗鄙,即便是對待兒女。在我們一生的旅程中,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些會成為莫逆之交,有些只是點頭之交。而這些人物在生命中,會擔任不同的角色,相信你也會知覺,他們在生命中會隨時間的推移,站在不同的位置。
閱讀更多
2022-07-12
黃佩如
提到養生,大多人直覺是:「吃健康食品、做運動、無不良嗜好」,但一位長者與我分享,他從小因個性內向,所以不愛運動、也從不運動。而今他八十歲高壽,在他身上我悟出了:「養生」不一定是運動,也可以是精神層面。
閱讀更多
2022-04-26
陳重銘
一般上班族不僅要養家活口,還要貸款買房,給家人遮風避雨的保障,幾乎耗盡所有財力與精力,如果還想擠出錢來投資理財,給自己種下「財務自由」的未來,那個負擔恐怕不是每個人可以承受的。薪水就那麼多,養家、買屋、投資等需求,幾乎不可能樣樣順利達成,於是就要重新排列組合,把不急迫的先拋到一邊,然後把最重要的擺在前頭。如果你真的想要在往後享受「財務自由」,讓你的「資產」產生的「利息」,足夠支付生活開銷,不必再靠勞力來工作賺錢,若你不是富二代,就只能靠投資理財了。因此,年輕時所有資金的規畫,還是要以投資為最優先,先買進能幫你產生「利息」的「資產」,其他不急迫的車子、房子……只能先放在一邊,而且為了增加投資的金額,你還必須認真工作,尋求事業上的突破。
閱讀更多
2022-04-02
蔡詩萍
一年前的今天(4/2),也正是清明連假,一列408次太魯閣號從樹林發車,行經花蓮段,在上午9時28分撞上邊坡滑落工程車,奪走49條人命,司機員元淳修及助理司機員江沛峰殉職前,在生命最後一刻仍奮力嘗試剎車鳴笛,守護全車乘客。為悼念司機員及罹難旅客,台鐵全線列車將在今天上午9時28分45秒起,也就是事故發生的時間,全台火車將鳴笛30秒追思。(原文刊載於2021/4/3,更新時間為2022/4/2)--------九點二十八分,一切在瞬間成為枉然!--哀太魯閣號408車次的朋友們。
閱讀更多
4/ 10
第 4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