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
鄭鴻達
台幣兌美元匯率週三(10/4)一度跌破32.4創逾7年新低,央行總裁楊金龍在立法院指出並沒有所謂的「楊金龍防線」,他表示匯率由市場供需決定,且韓元、日圓、人民幣今年以來貶幅更大。但楊金龍也強調若市場有激烈變動時,央行一定會進場。學者吳中書認為,美國不排除進一步升息,因此擴大利差支撐美元,且不只台幣,其他主要幣別相對美元也都呈貶值現象。他研判要等到台灣今年Q4、明年Q1出口情形改善、經濟動能開始爬升時,台幣貶值的力道才可能開始趨緩。至於同樣重貶的日圓,有意赴日旅遊的民眾,是否到進場換匯的最佳時刻?吳中書強調匯率很難預測得準,但因為前述因素仍存在,「若問我有無(續貶)可能,是有可能的」。此外,新台幣匯率在周三一早開低走低,盤中最低一度貶至32.435元,逼近32.5元大關,創下逾7年新低水準;然到午後風雲變色,新台幣匯率於近下午3時及最後收盤時都奇蹟似翻升,最終升值0.3分,以32.325元作收。
閱讀更多
2023-08-31
胡肇芳整理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提出「80歲就廢巴氏量表,直接申請看護移工」等4大主張,周三(8/30)在臉書加碼「70至79歲患有癌症二期以上長者,也可取消巴氏量表」等政見。行政院長陳建仁周四(8/31)在院會指示,研議符合照顧事實且簡政便民的多元認定方式,不分年齡、疾病型態或經濟能力,讓有需要的民眾都能申請到家庭看護移工。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將針對失智、身心障礙者等可能無法通過巴氏量表的族群,研擬多元評估方式,不過他認為,以疾病別區分並不妥當。
閱讀更多
2023-08-31
李雪雯
目前可用於退休規劃、比較常見的「不動產+ 信託」的業務組合,共有「賣房養老+ 安養信託」、「以房養老+ 安養信託」及「留房養老+ 安養信託」3種。以下我想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不動產信託的定義及架構,並分析一下「賣房養老」、「以房養老」及「留房養老」的差別。
閱讀更多
2023-08-28
郭美懿、林依榕整理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處理水」貯水槽預估明年滿溢,日本政府決定8/24中午12點起,開始將核廢水排入海,不只福島當地漁民擔心影響生計,也引起中港澳以及韓國嚴正抗議,並祭出禁止相關海產品輸入 政策 。不少台灣民眾也擔心,台灣沿海會不會受到影響,海產還能吃嗎?對此,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國內知名的毒物科專家顏宗海表示,氚雖然不會穿透皮膚,但吃進體內恐是另一回事,民眾若有疑慮,可優先食用國內魚產品。他也呼籲食藥署與原能會等主管機關,不只要針對日本進口水產品做檢測,也應主動偵測台灣沿海捕獲的魚產品,為民眾健康把關。(原文刊載於2023/8/25,更新時間為2023/8/28)
閱讀更多
2023-08-11
田英洙
台股從去年的萬三一路到近期的萬七、萬八,究竟市場目前處於什麼狀態?景氣是否已經恢復?投資人應該要進場了嗎?此時應該瞄準的投資標的又有哪些,關於這些,股市循環大師浦上邦雄的《股市循環的選股時機》都有解答,為投資人提供一套觀察市場週期,不論熊市牛市都能賺錢的進場策略。
閱讀更多
2023-07-29
翁申霖
鴻海(2317)在週五(7/28)發放現金股利,每股配息5.3元,創下歷史新高,而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也領到逾92億元,外界好奇他會如何使用這筆股利,郭台銘親自解答了。
閱讀更多
2023-07-04
聯合報/ 記者 林保光
美國健身女教練易紀茹31年前受領養到美國,在社福機構聯繫下回台尋根,雖沒找到親生父母,但終於與曾有90天「父女情」的警員許順和相遇。
閱讀更多
2023-07-03
趙介亭(綠豆粉圓爸)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爸媽,「究竟怎樣才是為孩子好?」的教養大哉問,讓現代爸媽不得不小心翼翼,甚至懷疑自己。其實,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教我們如何教他」。全職奶爸「綠豆粉圓爸」勇敢翻轉傳統家庭教養模式,結合阿德勒心理學,透過親身實踐,幫助爸媽以鼓勵、信任、協助、支持、陪伴孩子,取代打、罵、恐嚇、利誘、處罰與獎賞的傳統教養法。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自然有信心與勇氣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閱讀更多
2023-06-30
胡肇芳 整理
人造甜味劑「阿斯巴甜」是一種被食品業廣泛運用的代糖,常用於無糖可樂(Diet Coke)以及用來提神的Extra口香糖等,也被許多糖尿病患者、減肥人士做為糖的代用品。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召開會議討論後,將在7月把它列入可能致癌物,引發爭議。
閱讀更多
2023-06-21
楊培銘
編按:據衛福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4位,發生人數為1萬982人;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則顯示,肝癌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781人。而不少名人,包括資深音樂人林秋離、藝人蔡頭、香港演員吳孟達、作家金庸、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等,都是因為肝癌離世。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許多病患是先病毒型肝炎再肝硬化,接著患肝癌。肝臟慢性發炎會增加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導致肝臟慢性發炎的原因很多,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酒精、抽菸、代謝性疾病等,若有相關危險因子,便需要定期檢查。「其實肝炎的追蹤,只需要靠抽血與腹部超音波,便利性相當高。」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提醒,「C型肝炎的治療也很簡單,療程僅8週或12週,副作用低、治癒率高達98-99%,大家一定要把握治療時機!」(原文刊載於2022/3/11,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6/ 30
第 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