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敏感

顯示第 2712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50後,改變自己的決定權在自己!用嘗鮮心態、搞懂新科技的點滴,踏出舒適圈尋樂子

tCol 2021-04-16

林靜君談心室

50後,改變自己的決定權在自己!用嘗鮮心態、搞懂新科技的點滴,踏出舒適圈尋樂子

以前,有話要說拿起電話直接撥,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現在,撥號前可能要再斟酌!筱倩(化名)打電話給正在念研究所的女兒,手機沒接通。過了一會兒,女兒傳來訊息說,「打電話之前要先傳訊息,問人家方不方便?妳這樣我很困擾。」筱倩讀完訊息有點火大,心想「手機不是就是用來打的嗎?」

閱讀更多

私密處不舒服,不一定是痔瘡、可能是「皮蛇」!醫:帶狀皰疹併發症多,嚴重恐失禁

tCol 2021-03-31

李易紓

私密處不舒服,不一定是痔瘡、可能是「皮蛇」!醫:帶狀皰疹併發症多,嚴重恐失禁

私密處不適時,切記要就醫,因為有可能是免疫力較低,引發的帶狀疱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

閱讀更多

多想一點未來的事,就多一點力量!因為自己過去發蠢,才能學會聰明一點、活得更好

tCol 2021-03-30

劉宥彤

多想一點未來的事,就多一點力量!因為自己過去發蠢,才能學會聰明一點、活得更好

人生若在低谷,考驗絕對不會只有一個,我之後的經歷只能證明這世上沒什麼「不可能」。

閱讀更多

76歲老伯確診攝護腺癌,恐將導致癱瘓!醫師:早期沒症狀,有這4習慣一定要注意

tCol 2021-03-29

照護線上

76歲老伯確診攝護腺癌,恐將導致癱瘓!醫師:早期沒症狀,有這4習慣一定要注意

診間一位76歲的老伯攝護腺指數PSA高達300 ng/ml,透過攝護腺切片確定是攝護腺癌,而且骨頭掃描顯示已有多處骨轉移,進一步詢問後,更得知老伯最近下肢感覺比較無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陳嘉宏醫師表示,轉移到骨頭的攝護腺癌可能會壓迫脊髓神經,導致下肢無力,若未及時治療,恐將導致癱瘓。

閱讀更多

做對3件事降失智症風險!儲存認知存款增加大腦韌性,即使大腦病變,也可能不發病

tCol 2021-03-23

劉秀枝

做對3件事降失智症風險!儲存認知存款增加大腦韌性,即使大腦病變,也可能不發病

有一回,在一個社團演講「假如我得了失智症」主題,現場的提問非常踴躍。有位社友問:「我有個住在美國的朋友付費做了檢查,被告知他將來會得阿茲海默症,他非常沮喪。請問您怎麼看待這件事?」

閱讀更多

卸妝,是慢慢享受生活的過程!熟齡化妝師:5招正確卸妝,讓皮膚舒心自然又放鬆

tCol 2021-03-12

岳曉琳

卸妝,是慢慢享受生活的過程!熟齡化妝師:5招正確卸妝,讓皮膚舒心自然又放鬆

我周圍有這樣一些朋友,她們是聚會達人,每逢週末必然組織或是忙於各種聚會應酬,自然都需要化妝。

閱讀更多

學生時期去郵局定存5萬,就覺得自己懂理財了…他25歲存到100萬剖析:ETF其實適合2種人

tCol 2021-03-12

李勛

學生時期去郵局定存5萬,就覺得自己懂理財了…他25歲存到100萬剖析:ETF其實適合2種人

新生代理財投資YouTuber李勛 SHIN LI,從大學時期每月零用錢5,000起,就存下20 萬;出社會後,沒進公司上班、沒有固定收入,藉著理財技巧,卻能賺多存多,25 歲成功達標百萬存款。沒有富爸爸、也非財經背景出身的他,想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透過投資理財讓人生有更多的選擇,且必須要身體力行才有機會達成。

閱讀更多

10大癌症殺手》別胃痛才做胃鏡,恐胃癌晚期!名醫林肇堂:這種食物千萬別碰,很致癌

tCol 2021-03-10

李易紓

10大癌症殺手》別胃痛才做胃鏡,恐胃癌晚期!名醫林肇堂:這種食物千萬別碰,很致癌

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胃癌分別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8位及發生人數第8位,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及4,000多名新發生個案,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6倍,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要到晚期才確診,約有4成患者已經無法開刀,只能依賴化療,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說,30多年前胃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第1名,因為當時飲食習慣多以醃漬為主,也因此胃癌可以說是「窮困年代的病」。如今導致胃癌發生的原因,大致上仍與環境、飲食、免疫、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病有關,其中8至9成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要早期發現胃癌,唯一方式就是定期做胃鏡(內視鏡)檢查,早期發現甚至不用開刀,只要做一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就能將早期癌局部切除,治癒率相當高。以下是林肇堂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7/13)

閱讀更多

未必只有甜言蜜語才能傳達愛意!用對方能夠理解且喜歡的方式去表達,才能讓感情流動

tCol 2021-02-26

許瑞云, 陳德中

未必只有甜言蜜語才能傳達愛意!用對方能夠理解且喜歡的方式去表達,才能讓感情流動

懷祖的情緒類型是聽覺型,個性細膩 敏感 ,而且很體貼,一直很喜歡身體上的接觸,常常一回家就想給太太亞欣一個擁抱,亞欣卻對懷祖老是喜歡摟摟抱抱的習慣很反感,總是能閃則閃,有時難免讓懷祖覺得亞欣拒人於千里之外。在了解懷祖的「愛之語」是「身體接觸」之後,亞欣才意識到原來懷祖是用肢體接觸來表達愛。對於自己在懷祖表達愛意時的冷淡反應,亞欣雖然覺得抱歉,但又納悶,難道只有摟摟抱抱才能傳遞愛人的心情嗎?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