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1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俗話說:「氣虛不是病,虛了要人命。」元氣不足雖然沒有立即生命危險,但是會讓一個人健康走下坡,生命品質變差,每天都感到疲累、提不起勁,久而久之就變成慢性疲勞。
閱讀更多
2020-12-25
林麗娟
「小時候家裡窮,13歲就去當學徒了,我想靠著我的雙手,拚出自己的一片天。」很難想像,國寶級蔬果雕名廚、大學餐飲系名師廖清池,學歷只有小學畢業。 廖清池在今年7月退休,但每天照樣活力充沛地東奔西走,除了接受農委會委託輔導「田媽媽」餐廳,還到少年輔育院等地方當義工、演講、傳授一技之長,幫助創業者能穩定上軌道。
閱讀更多
2020-10-22
洪雪珍
首先我得說,現代人都明白長夀的背後指渉了一個現象:「活到老,做到老」。有時跟朋友見面,我都會問他們會工作到幾歲,整理起來大概有3種回答...
閱讀更多
2020-10-14
黃淑文
我的人生,在35歲時辭去教職,從零出發。我開始在報章雜誌投稿,投入寫作。從小,被父母期望去當一位老師,在一條被安排好的軌道運轉著,沿途看到的生命風景卻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一直到生了兩個孩子,請了幾年的育嬰假,我從照顧孩子的生命裡看見自己,重拾自己。驀然發現,文學寫作才是我的最愛,我再也無法違背自己。 辭職,成為一位全職媽媽,也是為了療傷。總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緊緊擁抱孩子的剎那間,才感覺自己回到童年,填補了那個欠缺親情擁抱的缺口。我在書中努力描繪的,其實是想透過內在,那個被我們遺忘的「小孩」,喚回一個純真活潑的生命,一份鮮活的感情。或許是,過去我所受到的教育,總是希望我成為「完美的乖小孩」,所以現在,我反而希望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完美,卻很快樂。
閱讀更多
2020-10-13
彭蕙珍
因《阿鴻上菜》美食節目紅遍亞洲的陳鴻,去年受邀回母校明新科大擔任副教授,現在除了 教書 ,他的工作之一是陪伴父母的老後生活。他笑說自己一直是個「職業媽寶」,已經54歲了,仍然像個孩子,「現在我卻要帶著兩個老小孩。」但他知道,陪伴是最好的對待,只要時間允許,他就會帶著父母趴趴走,讓生命不留遺憾。
閱讀更多
2020-08-31
魏惠娟, 王梅
歐盟針對全球性的人口老化,於二○○六年提出「活得愈久,做得愈久」的政策主張,鼓勵大家繼續工作。身處百年人生的長壽社會裡,首先要讓「退休」的概念「退休」,「退休」只是離開一份工作,而不是退出人生舞臺,從一份工作退休,是為了完成另一個自我實現。
閱讀更多
2020-08-06
朴京玉
退休後讓生活充滿活力的方法相當多,筆者試著將眾多的方法彙整成六種,只要妥善運用這六種方法,對身體產生的助益就和補氣的四君子湯、補血的四物湯一樣。當然若是有餘裕的話,就像在引擎中添加潤滑油一樣食用補品也無妨。
閱讀更多
2020-06-23
郭瑞祥, 陳建豪
曾經我在三十一、二歲時,有些自豪得意,我常是紅眼班機的空中飛人。為了陪伴當時的女朋友、後來的妻子小瑜,因我們兩人雖都身在美國,但相距數千里之遠,於是搭飛機來回成了最佳選擇,而我也總挑選那最晚的班機,依依不捨的離開。
閱讀更多
2020-06-12
小虎文
謝士英一點都感覺不出來已經超過60歲,他也不覺得自己與年輕時有哪些不同。他的退休心法與存股概念相呼應,就是「心態決定一切」。而他的家人跟他一樣有理財觀念,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也為自己而活。
閱讀更多
5/ 8
第 5頁,共 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