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9
聯合新聞網 / 綜合報導
東西方教育觀念大不同,旅美作家「旅行沙舟」在Dcard上一篇「電梯裡的美式教育」 文章 ,寫道在芝加哥長住的日子裡,常經歷到許多不同的生活體驗與文化衝擊。其中,在一次搭電梯的經驗裡,一對白人母子的互動,讓他有了意外的體悟。
閱讀更多
2022-08-16
Mumu
以前我爸常常對我講的話就是:「能省則省」、「需要用這麼好嗎?」、「這都是錢」,長大後,被窮養的許多後遺症開始慢慢出現,即便經濟並不窘迫,也很難改變原生家庭的消費習慣。
閱讀更多
2022-08-14
謝玠揚
編按:煮蟹肉棒時,外包裝塑膠套到底要不要先拆掉呢?一派說法認為塑膠套加熱會溶出有毒物質,卻也有人認為耐熱材質的塑膠套可以使蟹肉棒不會散開,保存鮮味?有名火鍋店老闆上臉書爆料公社發文說,經營火鍋店5、6年都是把蟹肉棒連塑膠套一起放入火鍋內烹調,有客人使用外送平台點餐,以「吃到塑化劑」為由客訴,最終免單讓自己賠了170元,「整個吃完了,我也沒看見你死掉?」這位火鍋店老闆秀出照片,該客人以「蟹肉棒塑膠沒拆,火鍋那麼燙,整鍋都塑化劑不敢吃了」,並附上照片傳至外送平台進行客訴,而該平台也移除被反映的餐點,等於免單不用付錢。老闆認為,蟹肉棒拆開就會整個散掉,火鍋本來就很燙「消費者騙吃騙喝道行那麼高,熊貓還能退錢170元」,「要拆不拆是店家的事情,這樣子就會吃死人嗎?最後還不是把火鍋吃掉了?」不過,不少網友想法則是和老闆不太一樣,「有爭議就不要用蟹肉棒當食材比較好」、「沒拆過包裝,不代表就沒問題,少量塑化劑的確不會致死,但不好的東西就別讓客人吃下肚了」。「塑膠套本來就要拆,沒人一起丟下去煮的」、「如果我吃到蟹肉棒塑膠套沒拆,也會給負評」。食藥署曾在「食用玩家-食藥署」臉書粉絲團解釋,蟹肉棒塑膠套這個難以破解的鄉野傳說,常常都是五五波沒有結論讓人困擾,但建議還是不要嫌麻煩動手拆掉,因為塑膠材質不建議置於長時間高溫烹煮的環境!食藥署表示,嚴格來說,塑膠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有許多種塑膠材料,同時耐熱溫度會是一個範圍而非固定值,譬如:聚氯乙烯(PVC,耐熱60~80度)、高密度聚乙烯(HDPE,耐熱90~110度)、聚丙烯(PP,耐熱100~140度)、聚碳酸酯(PC,耐熱120~130度)等等材質,各種塑膠材質有其耐受溫度的範圍。由於塑膠類材質於高溫下的結構相對較不安定,並不建議長時間置於高溫烹煮的環境,建議料理前拆掉塑膠套是最保險的做法。(原文刊載於2020/1/8,更新時間為2022/8/14)
閱讀更多
2022-08-12
吳若權
謙卑的力量,不在於形體的小、氣勢的強弱,而是用柔軟的姿態,包覆堅實的心念。以既懂得保護自己,也不使對方受傷的厚道,成就自己、同時也不忘成全別人。
閱讀更多
2022-08-05
郭美懿
知名兩性作家H(陳鴻儀)常以犀利觀點討論兩性議題,昨(8/4)卻在臉書自曝罹患攝護腺癌3期,更轉述醫囑:「不趕緊治療搞不好只剩2、3年…」。歷經一段時間的心情沉澱,他決定公開病況,除了提醒粉絲要做隨時做檢查,也要大家不必擔心,他會「繼續瀟灑地,用自我流的方式,繼續活下去的。」
閱讀更多
2022-08-04
傅恪恩
網路上常會看到這種 文章 :「親戚大伯看上一間房,他看屋主開價1250萬,所以付了斡旋金30萬,出價1,000萬。原本想說,價差兩百多萬應該買不到,但誰知道屋主居然願意賣,然後仲介也回報成交,兩方要再約時間出來簽買賣契約。大伯現在慌了,他其實沒真的確定要買,想問問看,後悔了怎麼辦?30萬斡旋金還要得回來嗎?」(原文發布於20190314)
閱讀更多
2022-08-02
聯合新聞網 / 綜合報導
一名媳婦去年曾在臉書社團分享,某天公公和她女兒說,「阿公、阿嬤生一個姑姑陪妳玩好不好?」,當時她還以為是在開玩笑,怎料一年後公婆竟還真的生了一個女兒。
閱讀更多
2022-07-28
吉兒.施萊辛格
許多聰明人犯下房產錯誤,理應租屋之時卻買了房子。1999年,有一對已婚的醫學院學生找我諮詢,兩人大約20多歲,想買房自住,同時完成學位,還申請專科住院實習醫師。他們無法忍受支付租金,認為是「把錢丟到水裡」,他們的父母也願意湊錢贊助自備款。
閱讀更多
2022-07-12
樂透人生─吳家揚
許久不見的吃飯朋友出現了,這次要問股票,有位說之前太衝動買了592元的台積電(2330)和147.5元的陽明(2609),另一位在133元買0050,來問我現在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19/ 30
第 1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