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75
Q:我是惠英,今年59歲,丈夫在10年前去世,我31歲的獨子要結婚,雖然該高興,但因為媳婦繼承了房產,婚後兒子要搬過去,以後家裡就剩我一個人孤零零,想到都要流淚。媳婦邀我跟他們同住,我很想答應,但朋友都勸我千萬別同居,覺得一旦一起住,就會出現許多生活上的歧異,分開住才能維持好關係。但我相信自己不會斤斤計較,有決心可以付出最大忍耐,難道這樣也不能跟兒媳同住嗎?現在住家離兒媳住處約40分鐘車程,我想1天住那裡,1天回自己住處,這樣兒媳也有自己的空間。其實我想要的,只是兒子下班時能像現在一樣打聲招呼,或許一起吃飯、聊幾句話,當然也包括媳婦一起。如果能隔天住在一起,我就能隨時看到兒子,這樣應該不過分吧!我知道老後日子很長,最近也積極去上些繪畫、園藝課程,但想到若無法跟兒媳同住,心情就沉重,上課也不專心。朋友要我養狗、養貓,但我想要的是每天跟我說話、生活的兒子!我承認對兒子依賴很深,但我願意為此付出代價,否則太寂寞了!婆媳同居大多不圓滿,但我只要看得到兒子就能忍受一切,如果現在不接受媳婦好意,以後更不可能同住了。我兒子很孝順,媳婦看起來也不錯,同住應該可以圓滿生活,難道還是不行嗎?
閱讀更多
2022-10-25
郭美懿
《今周刊》今天舉行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論壇」,在「享受銀色樂活人生」的主題對談中,三位與談者都提及運動、預防醫療與社會互動的重要性,若能從好這三個面向,就能讓老後人生更樂活,活得好、活得久,也活得快樂與健康。
閱讀更多
2022-10-19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每個人都可能是配偶中比較晚走的一個,所以我們不只要接受「孤獨」到老,也要學習如何能夠「獨立」到老。趁另一半還在時,趕快學習他(或她)所有的生活能力吧!
閱讀更多
2022-09-08
山田知生
史丹佛大學教授紐森(Eric Knudsen)數十年來的研究顯示,只要改變「面對事物的方法」,即使過了25歲,仍能和兒童或25歲以前的年輕人一樣,甚至擁有更好的成長空間。在25歲之前,學習新知是人的本能,就算不用刻意練習,人也會自然而然地學會許多新知識;然而成人會因為大腦「偏愛簡化」的機制,盡可能選擇已知的事物、排斥變化,為了不受限於大腦本能,成人更需要有意識地專注、行動與休息。
閱讀更多
2022-08-25
張明志
人一生下來就不可避免地要往死亡之路走去。人生的終站是必然,也是自然,每個人都希望生命平和地、完美地畫上美麗的句點。大多數人若生病已久,平常已知自己死亡將至,無論多麼不捨,到終還算能坦然面對。
閱讀更多
2022-08-19
中時新聞網 何立雯
大陸一名男子分享,父母過世後整理遺物,發現一本存摺,裡面還有10萬人民幣(約44萬台幣)的餘額,拿著存摺去銀行領卻遭到百般阻饒,行員堅持只有本人才能領錢,即便他出示父母已經亡故的證明都不肯妥協,無奈之下,隔天男子找來嗩吶樂隊在銀行門口表演,才終於吸引高層注意,最後事情也順利解決,高層表示,父母亡故要領遺產,只要按照規定提供相關文件,跑完程序之後就能領到錢。
閱讀更多
2022-08-18
張明志
人一生下來就不可避免地要往死亡之路走去。人生的終站是必然,也是自然,每個人都希望生命平和地、完美地畫上美麗的句點。
閱讀更多
2022-07-27
強納森‧勞赫
本書作者強納森‧勞赫畢業於耶魯大學,是全球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資深研究員。身為典型的人生勝利組,卻在中年之際,莫名感到自我懷疑與焦慮,他不知這種不安是從何而來的,又是否會結束。 他從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神經學等各方面探詢答案,並採訪眾多知名權威專家及各行各業的中年朋友,結果發現人生的幸福指數呈U型。
閱讀更多
2022-07-19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前幾天和一群固定咖去露營,這次新增兩對夫婦來嘗鮮。其中一位先生問我露營的樂趣在哪裡?我說就是離開現代都市和平常工作,在大自然裡享受新鮮空氣與美好風景,藉此給自己一個放空機會,然後吃吃喝喝、天南地北聊天,共度一個悠閒假期。
閱讀更多
2022-07-01
林恩如
「『跌得越深,就要蹲得越低』,每一次的失敗都是累積經驗值,曾數次在股海中大起大落的我,在最後一次慘賠之際,決定重新檢視每一個交易環節,記得當時每天睡不到3小時,靠著手繪K線圖,研究台股歷年走勢,終於打造屬於自己的『超簡單投資法』,重新出發之後,不再整天盯盤,就能輕鬆獲利。」
閱讀更多
5/ 15
第 5頁,共 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