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7
陳志銜醫師
新冠 病毒肆虐全球超過2年,現已有越來越多數據顯示,患有三高,會加重染疫後的死亡風險,而其中高血脂患者,確診後的死亡風險竟高達2倍。
閱讀更多
2022-07-22
郭美懿
全球熱浪來襲,不只歐洲熱到機場跑到融化,台灣近日也遭遇「類熱浪」,氣象專家賈新興在臉書上表示,這幾天大台北地區要留意連續高溫超過36度的天氣,而周日(7/24)台北高溫更有機會超過39.3度,會「燒到叫不敢」。
閱讀更多
2022-07-21
中時新聞網 何立雯
明起全面開放50歲以上的人可打第四劑疫苗,只要與第三劑間隔滿5個月者就符合資格,但仍有不少人猶豫是否該去接種,若是接種該選擇哪個廠牌較好,對此《中時新聞網》整理出第四劑疫苗可以選擇的廠牌、副作用等常見的8個問題,供民眾參考。
閱讀更多
2022-07-18
楊雅馨
2022年5月9日,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在防疫記者會上,精準說明人類與病毒此刻的狀態:「當我們無法殲滅它時候⋯⋯我們應該怎樣文明有序地共存。」114字金句鏗鏘有力,讓「邱冠明」瞬間成為Google Trend的熱門搜尋關鍵字。
閱讀更多
2022-07-14
郭美懿
國內 新冠 疫情逐漸降溫,但每天仍有2萬上下的新增案例,有人確診康復後更出現長 新冠 症狀。作家蔡詩萍昨天在臉書分享自己染疫經驗,並自爆因不信邪在解隔後去跑馬拉松,沒想到免疫力低下導致帶狀皰疹發作,幸好太太林書煒警覺性高,堅持帶他二度就醫。蔡詩萍呼籲,感染 新冠 肺炎即使是輕症也要好好休息,勿太快投入劇烈運動,以免併發其他後遺症。
閱讀更多
2022-07-08
陳炯瑜醫師
隨著確診人數與日俱增,到底染疫康復期有多長、病毒對於身體有什麼影響,相信都是各位朋友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閱讀更多
2022-07-06
撰文‧譚偉晟 研究員‧黃浩珉
儘管 新冠 疫情逐漸降溫,台灣生技產業卻依舊繼續向上,在生技市值創下歷史新高的背後,新藥研發、藥品製造成為關鍵力量,藥華藥、合一兩屆生技股王如何開創巔峰?疫情後下一波生技的新機會又在哪裡?《今周刊》生技100大報告將為你全盤解析。
閱讀更多
2022-07-05
郭美懿
52歲的張姓男子染疫後在住家3樓自行隔離,太太和2名子女則住2樓,全家戴口罩、勤洗手、狂用酒精和漂白水清消,全程零接觸,但隔離3天後家人還是確診。醫師詢問一輪後,發現問題可能出在空調!由於天氣熱,張男緊閉窗戶開冷氣,反而讓病毒在空氣中停留,並從3樓擴散到2樓,成為防疫破口。
閱讀更多
2022-07-01
郭美懿
德國是歐盟國家中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甚至被冠上「歐洲老人院」之名,老人程度有多嚴重?從數據來看,1950年德國1950年每百位居民僅1位是80歲以上老人,至2020年則銳升為每14位就有1位年逾80歲,推估至2050年,這個數字更將上升到每10人就有1位超過80歲。面對高齡化社會到來,德國政府早在1994年就設立「聯邦家庭事務、資深公民、婦女及青年部」因應,希望透過社會政策的制訂提早因應。在《動腦雜誌》舉辦的「2022國際創意論壇」中,特別邀請德國在台協會副處長陶艾瑪 (Dagmar Traub-Evans) ,分享德國如何回應人口變遷問題。
閱讀更多
17/ 30
第 1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