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小虎文
對身為作家也是旅人的謝哲青來說,旅行與寫作都像是一種追尋,「年輕時我們追求大山大水,期待壯麗的風景,40歲後的旅行,走得更深層,我為何要離開家?走上追尋之旅,是為了與自己和解。」如果說要給熟齡族群的 旅遊 建議,「可以先從日本與義大利開始。」(原文刊載於2020/3/15,更新時間為2022/10/13)
閱讀更多
2022-10-13
郭美懿
編按:第57屆電視金鐘獎於10月21、22日登場,出道27年、一向給人陽光印象的曾寶儀,今(2022)年2/21歡慶人生半百,主持的療癒系 旅遊 節目《我們回家吧》也風光入圍金鐘獎,她透露美食、人情味2大要素支撐著這個節目,坦言很享受每一次能透過來賓的視野,帶著觀眾一起品嘗道地美食,並走訪他們的家鄉、重新認識這片土地。1973年出生的曾寶儀,因「逢九不過」的習俗,今年提早慶祝50歲生日。她在臉書笑稱「自己已經活了快半個世紀」,坦言:「從渴望全世界認同我的年紀,走到了學習與自己和平共處接納真正自己的年紀,What a wonderful journey!(多麼美妙的旅程!)」(原文刊載於2022/2/21,更新時間為2022/10/13)
閱讀更多
2022-10-10
畢德歐夫
過去有陣子很流行「幾歲就提早退休」這類的書或言論,最近算是比較少見了,提早退休,Fire這個觀念,也不是新鮮的名詞了,主要都是用假設未來每年獲利多少趴,然後推估應該要存到多少錢就足夠,於是你就可以退休了,享受人生。(原文刊載於2021/8/20,更新時間為2022/10/8)
閱讀更多
2022-10-04
郭美懿整理
心臟是人體幫浦,每分鐘跳動至少60下,從出生到80歲算起,心臟約要跳動25億次才能維繫我們的生命。提到心臟病,一般人直覺聯想心血管疾病,也知道高血壓的風險,但卻往往忽略心律不整的危害性。
閱讀更多
2022-10-02
郭美懿
編按:台灣老年人口已突破40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7.27%,預估2026年更將上升至20.8%,屆時每5位國人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高齡者。對許多長者來說,他們缺的不是錢,而是陪伴,由「哈利」黃興發起的「哈利免費郊遊團」,從2020年成立後,就天天號召熟齡者一起出去玩,大家互相照應、彼此聊天作伴,讓老後生活不寂寞。(原文刊登於2021/4/26, 更新時間為2022/10/2)
閱讀更多
2022-10-02
粉圓妹
很多讀者對於我包月住青旅很感興趣,也有讀者質疑因為我是靠名聲才有優惠,感謝讀者的抬舉,粉圓妹根本稱不上有名氣,粉圓妹從來不殺價、也不靠談合作來得到優惠,而且我挑選的店家本身評價都很高,他們並不需要靠別人去拉抬。
閱讀更多
2022-09-30
李世強
有句話說:「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偷閒才可以讓我們走出樊籠,得到出乎意料的暢快。
閱讀更多
2022-09-30
林靜君談心室
學者分析老年人 旅遊 與存活影響,發現無論是國內或國外 旅遊 , 旅遊 對於老年人的死亡風險有正面效應,其中又對男性效果最大。參與國內 旅遊 者可降低約18%的8年死亡風險,國外 旅遊 則可降低約30%。出門旅行是一帖解憂良方,但熟齡族要妥適安排行程,才能玩得安全又讓心花開。
閱讀更多
2022-09-29
蔡碧月
編按:精神科醫師吳佳璇歷經2008年母親罹患癌症,照護2年後離世;2015年父親被確診為失智症,自此又開始了她照護失智父親的過程。曾是台大教授的父親失智後行為逐漸脫序,身為醫師的她並不比一般病患家屬來得從容好過,也因如此,更能理解照護者與身邊「熟悉陌生人」的相處境遇。
閱讀更多
2022-09-12
蔡碧月
在 旅遊 部落客中,61歲的潘世芬很搶眼,她從7年前開始帶著3歲孫子Lucas到處旅行,寫書、經營社群,人稱「Lucas阿嬤」。她的風格穿搭、說走就走的瀟灑,吸引大批熟齡讀者追隨,喜歡人家叫她阿嬤,卻不認為邁入熟齡,「熟齡這兩個字沒有放在我的心裡,第一次見到我的人,都覺得我不超過50歲,我有點小小得意。」
閱讀更多
25/ 30
第 2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