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陳榮華
編按:從冷板凳業務員到股市高手,作者陳榮華曾走過瀕臨破產的人生巨變,唯一不變的是他對股市分析的熱愛,透過不斷地「技術練功」與「心理修煉」,光是靠操作鴻海一檔股票,就能從300萬元資金,6年滾出2千萬元。 陳榮華從2000年起,成為專職的投資人,他沒有存股,但卻能賺到足夠的錢,除了供給3個念資優班的小孩生活所需,交換學生、遊學、補習也都少不了。 期間歷經多次股災,資產也不斷地累積。他如何做到的?一套完整而且規則清楚的技術分析SOP罷了。
閱讀更多
2021-03-17
青春向錢看-施昇輝
你若看到「買股票一定不會賠錢」這句話,會在後面加「?」,還是加「。」?我相信大部分人會選前者,但我會選後者。如果是「存銀行一定不會賠錢」這句話,你會在後面加「?」,還是加「。」?我相信大部分人會選後者,但我會選前者。
閱讀更多
2021-03-16
畢德歐夫
「錢這種東西啊!阿珍你還是要留身上,兒女都不可靠,更何況妳老公都沒了,晚年不留錢要靠誰?只有鈔票上那4個孩子最可靠...」
閱讀更多
2021-03-12
李勛
新生代理財投資YouTuber李勛 SHIN LI,從大學時期每月零用錢5,000起,就存下20 萬;出社會後,沒進公司上班、沒有固定收入,藉著理財技巧,卻能賺多存多,25 歲成功達標百萬存款。沒有富爸爸、也非財經背景出身的他,想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透過投資理財讓人生有更多的選擇,且必須要身體力行才有機會達成。
閱讀更多
2021-03-10
今周特刊
從2020年3月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全球股市彷彿打了雞血般紅光滿面,特別是台股在全球資金簇擁下,不但創下多項歷史紀錄,更吸引大批投資新手進場。根據證交所的統計,2020年全年台股新增開戶數高達66.28萬戶,增加幅度創下歷年之冠,且超過四分之一是20~30歲的年輕族群。
閱讀更多
2021-03-08
施國文
20210308編按:作者施國文曾是證券業務經理,42歲就靠股市投資賺到財富自由,50歲離開職場,股息年收入約70萬元。施國文也曾是一個在股市殺進殺出,喜歡「重押」單一股票、賺快錢的超積極投資人,直到2008年經歷金融海嘯,財富大起大落的震撼教育後,才開始修正自己,憑藉著股海投資20多年的資歷,開創了屬於自己「穩中透強」的「GO WIN投資模式」。
閱讀更多
2021-02-22
Jet Lee
昨天在網路看到一篇文章講到某位老牌影星搬回臺灣以後,選擇住飯店而不是買房子。她認為當她再活30年,住飯店30年的費用約等同於大安、信義區的房價。而且不再需要負擔各項費用,也省下許多管理房屋的時間跟心力,然後又可以享有很貼心的服務。選擇住飯店遠比住養老院或是死守一間房子來得好。
閱讀更多
2021-02-17
唐祖貽
頂著留美博士高學歷、曾在國立大學任教的謝士英,早年對投資理財既不懂也沒興趣,但當他讀了《富爸爸,窮爸爸》與《巴菲特選股魔法書》兩本經典理財書後,以45歲「高齡」毅然踏上投資之路。「前者告訴我『被動收入』的重要性,後者讓我知道『長期投資+複利效果』的威力有多驚人。」
閱讀更多
2021-02-17
風傳媒 / 陳安琪、林彥呈
全球金融業從疫情爆發以來,普遍節衣縮食,既不配息也不買回庫藏股。對照之下,台灣金融業仍然穩健配息,顯然成為特例。我們專訪本業擔任IT工程師的投資人大俠武林0050,他主張,長期持有兆豐金,把股息再投資,是台灣散戶長期在市場勝出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專訪整理:
閱讀更多
2021-02-09
王每
這幾年,存股可說是最熱門的投資方法!很多人都希望透過所謂的「懶人投資法」,存到優績股、年年領股利,不用花太多心思,就能多賺一份薪水。雖然存股被稱為「懶人投資法」,但從選股到買賣操作,其實還是有很多學問的。尤其是面對台股站上1萬5千多點的高位,有人繼續勇敢存股,但也有人居高思危,到底存股要如何操作,才能提高勝率?
閱讀更多
19/ 28
第 19頁,共 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