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3
HEHO健康網
近日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大部分患者皆以輕症及無症狀為主。指揮中心宣布調整輕重症分流收治條件,明訂 69 歲以下、無懷孕或無血液透析的輕症個案可居家照護,以維持醫療量能。 但是「居家照護」、「居家檢疫」及「居家隔離」三者究竟有什麼分別?一樣都是在家為何差很大?如果沒有配合是否會遭到開罰?在這裡整理三者所針對的對象、天數、規定、篩檢形式,讓你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閱讀更多
2022-05-01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
編按:新加坡在後疫情時代,重新對外開放、在東南亞地區取消旅行限制,很大程度上已經恢復疫情流行前的日常。不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五一勞動節的談話指出,全球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各國央行緊縮政策,新加坡必須為更多的經濟挑戰做好準備,他也警告,明年全球經濟可能面臨衰退。李顯龍說因為俄烏戰爭,為新加坡年初原本抱持謹慎樂觀的新冠疫情復甦前景蒙上陰影:「新加坡人已經感受到戰爭對生活成本的影響,新加坡每年因為能源價格上漲,而遭受80億新幣(約454億港元)的打擊。」(原文刊登於2022/4/26,更新時間為2022/5/1)
閱讀更多
2022-04-29
HEHO健康網
確診人數飆破新高,不時就會聽聞身邊認識的人確診,可能是隔壁鄰居、還是某同事確診,面對到身邊出現確診者時,卻沒有被匡列到,這時能怎麼自主應變?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先前記者會時表示:「現在染疫人數多通知上略有延誤,請民眾自主應變,待在自己想要隔離的地方,盡量一人一室靜候通知。如果同住家人尚未被匡列,請保持不要有太多活動。」
閱讀更多
2022-04-29
陳立川
人是靈魂與肉體的結合,兩者兼顧,病情才容易改善。假如您一直注意肉體上癌症的摧殘,卻忘了心理、情緒上的管理,病情將不會持久改善,雖一時之間可能因另類治療法而有曇花一現的效果,最終還是會轉惡或復發。但假如一直追求靈魂問題而忽略肉體需求,難免也會早死。
閱讀更多
2022-04-29
林芷揚
編按:32歲韓國男星金宇彬5年前罹患鼻咽癌,全面暫停演藝工作,歷經2年治療康復,最近更以新劇《我們的藍調時光》重返螢光幕。韓國娛樂記者YouTuber李鎮浩日前透露,當初金宇彬發現罹癌,全因為影帝李秉憲一句話,也因此得以及早治療。李鎮浩在直播中表示,金宇彬早在2017年5月就開始出現流鼻血的症狀,本以為只是行程滿檔、工作太累,所以沒有刻意理會。但某次參加酒席聚會,與他合作過電影《偷天對決》的李秉憲看到金宇彬流鼻血,建議他去醫院檢查,這才發現罹癌,經過2年半鼻咽癌治療,終於在2019年病癒復出。金宇彬發現罹患鼻咽癌時僅27歲,若能及早治療,早期(第一、二期)五年存活率高達80%以上。醫師提醒,鼻咽癌有7種常見症狀,除了流鼻血之外,經常鼻塞、頭痛、耳鳴,也要多加留意。(原文刊登於2020/2/7,更新時間為2022/4/29)
閱讀更多
2022-04-28
郭美懿整理
本土疫情大爆發,單日確診人數突破萬人大關,民眾排隊爭搶購買家用快篩試劑,各地醫院急診也被塞爆,究竟我們在後疫情時代,將邁向流感化的今天,民眾應該如何自保?亞東醫院家醫科醫師鍾曜任從外出、居家、個人保健、出現症狀等方面提出防疫指引,呼籲民眾別心慌,一起努力邁向與病毒共存的後疫情時代。
閱讀更多
2022-04-26
李易紓整理
本土確診病例連兩天超過5000例,週二(4/26)居家隔離改為「3+4」新制,對於匡列密切接觸者的天數,也從原本的4天縮短至2天。民眾在接觸到確診案例後、自己被列入密切接觸者,第一步就是要用家用快篩來確認是否染疫,萬一快篩陽性,不少人想到是「立刻往急診室做PCR」,這樣的想法卻已經造成急診室人滿為患!
閱讀更多
2022-04-25
彭芃萱
前大江生醫副董事長關淑君年輕時曾經做過基因 檢測 ,發現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基因較正常人高了3成。她擔憂那一天真的失智了,該怎麼辦?2017年退休後,她全心投入大腦神經回饋訓練,強調:「如何讓大腦不要老化,是現代人非常重要的議題。」
閱讀更多
2022-04-20
譚偉晟
今年六月即將興櫃轉上市的晉弘科技,成立十二年來陸續打進全球多家醫材大廠供應鏈。董事長鄭竹明如何從機會中找到優勢,成為醫材領域的台灣黑馬?
閱讀更多
2022-04-12
癌症希望基金會
「蔡醫師,現在化療沒效了,該怎麼辦?我還有救嗎?」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蔡育傑在診治轉移性膀胱癌(最常見的病理分類為泌尿上皮癌)腫瘤病友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年長病友因化療結果不如預期而灰心,因此對於上述病友的擔憂並不陌生。
閱讀更多
20/ 30
第 20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