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歸屬

顯示第 9110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19

批評就是批評,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傷害!面對總是「愛批評」的人,你該怎麼辦?

tCol 2019-11-15

胡展誥

批評就是批評,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傷害!面對總是「愛批評」的人,你該怎麼辦?

如果「鼓勵」是陪伴他人走向光明的力量,那麼「批評」往往是把人推入黑暗的行為。

閱讀更多

幫老公買晚餐,他回都可以…買回來卻被抱怨!3步驟告訴我們:「都可以」到底是可以,還是不可以?

tCol 2019-11-15

胡展誥

幫老公買晚餐,他回都可以…買回來卻被抱怨!3步驟告訴我們:「都可以」到底是可以,還是不可以?

「兒子~晚餐想吃什麼?」秋慧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肩上的包包都還沒放下就準備張羅晚餐。

閱讀更多

活出你想要的樣子:我希望生命最後,斬釘截鐵的給自己一個「好」字

tCol 2019-10-23

李少彤

活出你想要的樣子:我希望生命最後,斬釘截鐵的給自己一個「好」字

編按:50歲前的長大,是收到一張張紅包(喜慶);50歲後的我,收到一張張白包(喪事)…會不會哪一天,就輪到我?有句話是說,「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對中年後的我,意思是人生無常,也許下一秒,我想做的再也做不了了,誰也不能保證死神有跟你約定好哪個時間帶你走?生命的最後,我不想帶走遺憾,真的不想啊…所以,我決定活出我想要的樣子:我希望生命最後,斬釘截鐵的、大聲說出,我要給自己一個「好」字!我不需要像可樂,只要當一杯水就好。

閱讀更多

重男輕女的台灣家庭,女兒反而更孝順?女人40後,不要想去控制誰,包括自己的父母親

tCol 2019-10-22

吳姵瑩

重男輕女的台灣家庭,女兒反而更孝順?女人40後,不要想去控制誰,包括自己的父母親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可以讓你愛著、付出著、珍惜著,是很珍貴的事情;可是當你不停付出,卻依舊對自己不滿意時,你就需要讓自己停下來,看看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閱讀更多

9句讚美話,句句講進心坎裡!50歲後的對話練習,「這樣說」連長輩都心花怒放

tCol 2019-09-27

新活藝術

9句讚美話,句句講進心坎裡!50歲後的對話練習,「這樣說」連長輩都心花怒放

下次跟老人家在一起時,試著對他說這9句話,每一句都不難,每一句都帶著尊重、愛和肯定的力量,這些話將如金蘋果一般,落入長輩因你而閃閃發亮的心裡。

閱讀更多

富邦證券 理財也理心,打造銀光財管友善服務 銀光商品、稅務專業,為銀髮族守護財富

tCol 2019-09-25

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富邦證券 理財也理心,打造銀光財管友善服務 銀光商品、稅務專業,為銀髮族守護財富

面對社會高齡化、家庭型態與觀念逐漸改變,以前長輩們期望「養兒防老」的觀念早已被「不要造成孩子困擾及壓力」的論述給取而代之,而隨著醫療科技先進、平均壽命延長,銀髮族該如何投資理財才能享有財富充裕的老年生活?!今年甫獲得今周刊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最佳銀色友善獎第一名」的富邦證券表示,面對銀色時代的來臨,理財投資已經不再侷限提早做好退休規劃,而是要透過資產配置與風險控管,兼顧維持收支與保本的需求,創造源源不絕的現金流,讓下半人生過得更加豐富精彩的保障。

閱讀更多

到了50歲,還是像長不大的「成年小孩」?勇敢拒絕父母,才能擁有快樂自由的未來

tCol 2019-09-20

吳姵瑩

到了50歲,還是像長不大的「成年小孩」?勇敢拒絕父母,才能擁有快樂自由的未來

只是在情緒勒索的痛苦,以及跳脫後的未知和恐懼之間,更多的人往往會選擇站在熟悉的位置上,持續關係模式。困難之處在於:你待在這個位置愈久,就會愈來愈覺得安全;畢竟在酬賞機制中,最重要的就是被需要的關係認可感與 歸屬 感。

閱讀更多

三度戰勝癌症、95歲持續挑戰馬拉松「沒死的話,我一定會再來!」終點站前,我們相互扶持

tCol 2019-09-02

布魯斯.葛里森

三度戰勝癌症、95歲持續挑戰馬拉松「沒死的話,我一定會再來!」終點站前,我們相互扶持

老人醫學的相關研究當中,最有力的發現是社會關係強的人,在晚年特定期間內的存活機率提高百分之五十。社會網絡對人類帶來的效果,比運動更強,甚至和戒菸差不多。癌症病人的研究也顯示,身邊有朋友陪伴跟孤單者相比,前者病情加重的速度比較緩慢。

閱讀更多

在傷痛中把孩子「生回來」,也把自己種回來...八八風災小林村倖存者的故事

tCol 2019-08-08

udn聯合新聞網

在傷痛中把孩子「生回來」,也把自己種回來...八八風災小林村倖存者的故事

今年是莫拉克颱風十周年,近日因小林村國賠案高雄市府不上訴確定,讓社會再度聚焦小林村。十年光陰流轉,高雄、屏東、嘉義當年歷經風雨的原住民,有的住進永久屋組成新部落安身立命,也有村民不適應山下生活、找不到適合工作,重返山上務農,期待找回有 歸屬 感的部落生活。

閱讀更多

在死前擔任志工、財產全捐,卻沒任何家人出席他葬禮!醫嘆:難道親情薄如一張紙嗎

tCol 2019-07-08

黃軒醫師

在死前擔任志工、財產全捐,卻沒任何家人出席他葬禮!醫嘆:難道親情薄如一張紙嗎

對於每個人,不僅是對想好好善終的人而言,家都是最熟悉、最有情感 歸屬 的地方。每個人都想回家,但是那要看有沒有家人如此支持善終,有能力在家照顧病患,一直到過世,做到美好善終。「每個人都有家,但不見得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能力與共識,有些家人根本無法在家好好善終...。」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