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死亡

顯示第 131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一位母親痛訴「想帶罕病兒尋死」…台灣催生亞洲首部病主法,為何叫好不叫座?幕後推手楊玉欣這麼看

tCol 2024-08-26

黃靖文

一位母親痛訴「想帶罕病兒尋死」…台灣催生亞洲首部病主法,為何叫好不叫座?幕後推手楊玉欣這麼看

「多數病患恐懼的不是 死亡 ,是未來會怎麼活著!」全台首位罕病立委、現任基隆市社會處處長楊玉欣,她同時也是亞洲首部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推手。19歲那年楊玉欣突然跌倒爬不起來,緊急就醫才發現罹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身體的癱瘓處會逐漸從遠端肌肉向內擴散,且無藥可醫。罹患罕病,讓楊玉欣比一般人更早體悟到生死,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病人」,無常隨時會降臨。

閱讀更多

她罹癌兩次簽DNR、立遺囑,88歲「腦袋空空沒牽掛」安詳離世!完整善終,原來涵蓋6大層面

tCol 2024-08-23

郭美懿

她罹癌兩次簽DNR、立遺囑,88歲「腦袋空空沒牽掛」安詳離世!完整善終,原來涵蓋6大層面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們有更多時間安享晚年。然而多數人只做「生涯規劃」,卻不知做「生死計畫」,面對生命必將迎來的最終旅程,你會怎麼安排餘生?

閱讀更多

小心流失營養、腎性貧血,透析後營養補充重點提醒,腎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tCol 2024-08-23

照護線上

小心流失營養、腎性貧血,透析後營養補充重點提醒,腎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80歲的伯伯已經洗腎五、六年,因為牙齒不好幾乎以流質食物補充營養,但近期開始出現腸胃不適的狀況,除了拉肚子外,也吃不下東西,在三個月內體重下降5公斤,結果有一次伯伯從輪椅站起來的時候跌倒,造成股骨頭骨折,目前還在住院治療。」舒民診所院長王舒民醫師表示,接受血液及腹膜透析除了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與多餘的電解質外,胺基酸、微量元素、水溶性維生素,如B1、B6、B12與葉酸等,也可能在透析過程中流失。「後來抽血檢驗發現,伯伯血中的白蛋白濃度已從4.3 mg/dL降到3.5 mg/dL且出現腎性貧血,建議他要適時使用營養補充品。」除了攝取足夠的熱量、蛋白質,需要補充維生素B12、葉酸、肉酸與牛磺酸等重要營養素,有助於維持肌肉張力,減少跌倒或者住院的風險。

閱讀更多

女兒繼承60張台積電,卻繳不出500萬遺產稅,能用股票抵繳嗎?專家教最划算作法: 留意2大重點

tCol 2024-08-21

資深保險經紀人 廖嘉紅(R姐)

女兒繼承60張台積電,卻繳不出500萬遺產稅,能用股票抵繳嗎?專家教最划算作法: 留意2大重點

陳老先生的妻子已過世,留下兩個女兒。他除了自住房產外,資產主要是股票,其中最值錢的是台積電的6萬股。由於年事已高,他希望將財產平分給兩個女兒。

閱讀更多

假如有一天面對死亡,你想怎麼做?醫:不忌諱談死亡與失智,才能幫助我們在愛中告別

tCol 2024-08-21

陳乃菁 醫師

假如有一天面對 死亡 ,你想怎麼做?醫:不忌諱談 死亡 與失智,才能幫助我們在愛中告別

身為老人醫學科醫師,失智症是生活日常,並不讓我害怕,反倒是怕在診間聽到長輩這樣說自己:「活這麼老,怎麼不死一死。活著真沒意思。」他們的表情灰心喪氣,可等我回顧一下他的病史,往往沒發現什麼大問題,沒罹患影響心智能力的疾病,甚至連衰弱跡象也沒有。年長者喊著想去死,但這種話晚輩可不敢接,更不敢主動問,於是我的診間常出現另一種與死有關的狀況,例如家屬會焦慮地問:「陳醫師,媽媽反覆住院,肺積水,營養不良,體重只有三十二公斤,我要怎麼幫媽媽增強免疫力啊?」我翻看病歷後說:「你媽媽已經九十二歲,身體又已經走到這樣的狀況,你們有想過依照媽媽的意願來處理嗎?她是希望順其自然,還是急救到最後呢?」家屬一臉茫然,「我不知道她的意願是什麼,她沒有清楚交代過啊。」接著又囁嚅地說:「我想,應該是不希望過多的醫療介入……可是我不敢做決定,萬一我猜錯了或者家人反對呢?」

閱讀更多

爸爸的喪事,只花10萬就自在圓滿!郭慧娟創《死亡咖啡館》陪眾人聊身後事:談生死是為了愛

tCol 2024-08-19

林暐鈞

爸爸的喪事,只花10萬就自在圓滿!郭慧娟創《 死亡 咖啡館》陪眾人聊身後事:談生死是為了愛

每一個人面對親人離世時,都有不同的悼念方式,你以為的怪異,也許只是他消化悲傷的儀式。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郭慧娟說,「有一位 死亡 咖啡館學員的父親過世後,每晚照樣打電話給父親。」話筒另一端不再有回音,但愛仍延續,「家人叫她別再打導致她憂鬱症,後來我們一起陪她打,走過低潮,她還出書幫助走不出喪親痛苦的人!」現年60歲的郭慧娟,是台灣「 死亡 咖啡館」的創辦人,10年來透過咖啡館推廣生死教育,影響逾5萬人,以「擺渡人」之姿助人脫離心痛、邁向下階段人生,「只要上天願意給我更多時間、金錢、體力、智慧,我都願意做。」

閱讀更多

老父過世,想把遺產全留給媽媽…中年繼承遺產必看:比拋棄繼承更好的方法「遺產稅這樣報最省」

tCol 2024-08-16

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 鄭文在

老父過世,想把遺產全留給媽媽…中年繼承遺產必看:比拋棄繼承更好的方法「遺產稅這樣報最省」

少為夫妻,老來伴!年輕時吵吵鬧鬧,老年時卻是最好的伴侶,老夫老妻相依為命,所以,爸爸走了,媽媽少了伴侶,很容易就跟著走了,這就是我們實務上常常在1~2年內夫妻相繼離世,先辦理完爸爸的遺產案件,接著又辦到媽媽遺產案件的原因。

閱讀更多

在生命的終點,癌末作曲家完成人生中最盛大的一次演出:我們都該積極面對死亡,用儀式調適失去的痛苦

tCol 2024-08-14

麥克‧諾頓

在生命的終點,癌末作曲家完成人生中最盛大的一次演出:我們都該積極面對 死亡 ,用儀式調適失去的痛苦

法國歷史學家菲利浦‧阿里埃斯(Philippe Ariè)將二十世紀稱為「禁忌 死亡 」的年代,他指出現代社會的做法會對當事者隱匿自己即將離世的事實,導致他們的親人也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反應。人類的本能往往是避開對 死亡 的思考,保護人們免於面對失去的痛苦,盡快忘記並繼續生活。

閱讀更多

想樹葬、不立碑,72歲吳念真從父母過世看透生命…不麻煩兒子,預立醫療決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tCol 2024-08-12

彭蕙珍

想樹葬、不立碑,72歲吳念真從父母過世看透生命…不麻煩兒子,預立醫療決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我要決定自己的末日。」綠光創藝董事長吳念真是礦工之子,對他來說, 死亡 一直在身邊,早已是日常,「從小看到災變,我都在哭,我不是哭死去的人,是捨不得被留下來的人。」隨著父親、弟弟、妹妹相繼過世,對生死他看得很淡然。52歲那年母親喪禮過後,他交代獨子吳定謙,「有一天我過世,燒一燒拿去法鼓山樹葬,不要立碑,清明節不用來掃墓。」疫情前,他和太太相偕簽下預立醫療決定書。他強調:「我們這一代都受過新式教育,對生死要看得很清楚,不要讓下一代有負擔。」

閱讀更多

70歲癌末法師白天講經,晚上睡棺材!他「與身體和解」在家尊嚴離世…4照護模式讓末期病人安寧善終

tCol 2024-08-12

郭美懿

70歲癌末法師白天講經,晚上睡棺材!他「與身體和解」在家尊嚴離世…4照護模式讓末期病人安寧善終

台灣推動安寧療護多年,儘管國人多數認可這個觀念,但對於安寧仍存在許多迷思,認為安寧療護就是等死、放棄治療,甚至跟「安樂死」劃上等號。事實上,安寧療護有多種形式,也不是只有住在醫院才能接受治療,能依病人心願選擇居家或在社區,在生命最後階段得到妥適安心的照顧。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