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李浩維
洪太太今年65歲,雖然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但身體還算硬朗。最近幾天總覺得晚上睡不好,半夜睡到一半會覺得很喘,醒過來咳嗽,一開始以為只是一般的感冒,但慢慢的連躺著睡覺也變得不舒服需要坐著才能入眠,同時出現體重增加和下肢水腫的情況,到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是心臟衰竭!
閱讀更多
2024-02-21
中時新聞網 吳慧芬
老人味雖然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但可能會影響社交。醫師表示,老人味主要是由體內脂肪酸氧化後產生「壬烯醛」所造成,這種物質,隨著年齡增大,味道會越來越濃郁,想要改善除了洗澡、更衣、注意個人衛生外,多吃優酪乳、酸奶等發酵物,與全穀類新鮮蔬果、肉品與多喝水,都有助減少「老人味」。
閱讀更多
2024-02-10
郭美懿整理
年初一不少民眾規劃走春,西部國道不少路段已呈現「紅爆」,高公局預估今日國道交通量是122百萬車公里,當中南向估達68百萬車公里,是平日的近1.5倍,南向「越晚越塞」。而出遊返鄉遇上塞車,許多人往往為了趕路而憋尿,醫師提醒,憋尿過久可能對腎臟造成傷害,若感染嚴重恐引發腎盂腎炎,提醒長途搭車旅客一定要定時上廁所。
閱讀更多
2023-12-20
郭美懿
頭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之一,據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頭痛門診統計顯示,有6成病患是「偏頭痛」。而在台灣就有200萬人患有偏頭痛,全台女性偏頭痛的比率為12%,男性約為5%,女性是男性的3倍,尤其容易出現在20至50歲的女性族群。世界衛生組織將「偏頭痛」列為10大健康疾病之一,甚至是導致失能與殘疾的第2大原因,所以頻繁出現偏頭痛,千萬別以為只是一時的不適,更應積極尋求治療。
閱讀更多
2023-12-10
郭美懿
國人愛喝手搖飲,每年可喝掉10億2000萬杯,有些人甚至把手搖飲當白開水喝,卻忽略可能引發腎結石危機。台南有位20歲妙齡女子,平日常把手搖飲當白開水喝,日前因發燒、右腰疼痛就醫,發現腎臟長出0.5至2公分大小不等的結石,手術取出後竟有300多顆!醫師提醒,7大因素恐提高腎結石風險,特別是男性結石比例比女性高3倍,5年內復發率更高達三分之一。
閱讀更多
2023-10-20
NOW健康
入秋後氣溫逐漸轉涼,早晚的溫差甚至高達10度,然而,氣溫的劇烈變化對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容易影響血壓的穩定度,血管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因承受不住劇變而導致相關病變,其中尤以中風的風險最不容小覷。
閱讀更多
2023-10-12
NOW健康
入秋後氣溫逐漸轉涼,早晚的溫差甚至高達10度,然而,氣溫的劇烈變化對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容易影響血壓的穩定度,血管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因承受不住劇變而導致相關病變,其中尤以中風的風險最不容小覷。
閱讀更多
2023-07-21
郭美懿
台灣約有15%女性為膀胱過動症所苦,且隨著年齡越大、比例越高,雖然膀胱過動症在臨床上並不危急、也不致命,卻會讓患者的生活品質大幅降低。醫師提醒,若有白天排尿8次以上、突發性的強烈尿意、半夜排尿2次以上、尿失禁等症狀,就有可能罹患「膀胱過動症」,可尋就醫改善。
閱讀更多
2023-07-13
好食課
編按:聖嬰熱浪席捲全球,衛福部發布警訊,今年1到6月已有956例熱傷害,創下3年來新高,而截至7月12日為止,因熱傷害就醫人數已達382人次,僅台大醫院因熱衰竭或熱中暑掛急診的民眾就成長2成,甚至有老人家因為捨不得開冷氣,熱到「講話反應變慢」才就醫!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近來台大醫院熱傷害患者激增2成以上,症狀輕微者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嚴重的甚至體溫已超過40度伴隨意識不清。其中還有一位長輩因為捨不得吹冷氣,從上午忍到下午,結果兒女下班回到家才發現他講話反應變慢且全身溼透,送急診發現已經有脫水情況,是典型的熱衰竭現象。醫師提醒,除了戶外工作者要防範熱傷害,待在室內的嬰幼兒與長輩同樣也要注意高溫帶來的傷害。除了可利用冰袋短暫放在腋下或腹股溝位置,達到快速降溫的目的,也要注意水分的攝取。國健署建議,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因為「不渴」不代表「喝得夠」,那麼到底我們一天應該要攝取多少水分呢?各個族群又要喝到多少水量才足夠?(原文刊載於2023/4/13,更新時間為2023/7/13)
閱讀更多
2023-07-05
黃明惠 整理
炎熱夏天,身體若缺水、電解質,嚴重恐會中暑。其實除多喝水補充身體水分之外,營養師也建議可以透過「吃」解渴!營養師余朱青推薦6種食材,每種含水量都高達90%以上,不只健康,還能幫助消炎、消水腫,更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不過,水果雖然可以補充水分但不宜完全依賴,民眾也可藉由吃蔬菜增加 水分攝取 量,並提供其他營養如鉀、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呼籲,碰過許多有泌尿問題的患者,都是因為水喝不夠,因此推薦大家,如果真的討厭喝水,就從「吃水」開始做起。
閱讀更多
1/ 5
第 1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