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7
呂苡榕
民間將近三千個微型空品感測器,為空氣汙染監控多了一道防線。但感測結果與呈現方式和官方版本有出入,也讓官方多少感到難堪。癥結出在哪裡?
閱讀更多
2017-11-30
廖元鈴
進入秋冬,台灣往往會出現空氣品質不佳的情形,除了戴上口罩、緊閉門窗,如何讓室內空氣淨化,也成了現今當紅顯學。事實上美國太空總署(NASA)曾在1980年代做過研究證實,其實「室內植物」擁有空氣淨化的功能。
閱讀更多
2017-08-16
撰文/萬年生、王炘珏,研究員/張朝鈞
五・四%、一九·七%、五○%,這三組關鍵數字,藏著當前對你我健康的最大威脅。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二○一六年,台灣有九三七二人死於肺癌,占所有死亡人數的五・四%。這個死亡數字,不只超過男性發生率最高的結腸直腸癌、女性發生率最高的乳癌兩相加總,更首度比過去的「國病」肝癌造成的死亡人數還高出逾千人。
閱讀更多
2017-02-23
林思宇
名嘴汪笨湖日前因為「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而往生,很多民眾也透過新聞第一次聽到這個病名,它到底是什麼樣的病症?
閱讀更多
2017-01-26
林思宇
中壢輪胎廠大火過後,首先須關注的是民眾呼吸道疾病,中長期則要關心戴奧辛濃度,專家呼籲,當地蔬果洗乾淨再吃;圈養家禽較沒問題,但放山雞得等檢測安全才吃。
閱讀更多
2016-03-11
林儷人
談起李國修,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任陳自諒不捨地說,多年前,李國修在某家醫院做大腸鏡檢查時,發現大腸裡長了瘜肉,但當時醫師沒告訴他,瘜肉有可能轉變為大腸癌,有瘜肉的人,必須定期追蹤。之後,李國修再也沒有做過大腸鏡檢查。
閱讀更多
2015-10-26
健康醫療網
吳心蓮表示,根據研究指出,人類長期吸入過多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會出現慢性肺部疾病,包括呼吸困難、胸痛、咳嗽、氣管炎、肺水腫、肺纖維症,甚至肺癌,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以及過敏、免疫力失調等。
閱讀更多
2015-01-29
任中龍
霾害中最嚴重的就是PM2.5懸浮微粒,已被世衛組織列為主要致癌物,特別是對一些過敏、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更要特別小心PM2.5的影響。
閱讀更多
3/ 3
第 3頁,共 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