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活動量

顯示第 617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42

肥胖與高血壓、糖尿病有關!胃鏡減重怎麼做?腸胃專科醫師圖解懶人包

tCol 2021-07-30

照護線上

肥胖與高血壓、糖尿病有關!胃鏡減重怎麼做?腸胃專科醫師圖解懶人包

受到疫情影響,宅在家的時間變多,很多人的體重也默默增加了。台中康澄診所肝膽腸胃科許柏格醫師提醒,千萬別放任體重飆升,因為肥胖可能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包括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胃食道逆流、心血管疾病等。

閱讀更多

新冠肺炎》均衡飲食是長期備戰重要防線!10大營養素,助你遠離病毒最有力

tCol 2021-06-18

Ariel何思瑩營養師

新冠肺炎》均衡飲食是長期備戰重要防線!10大營養素,助你遠離病毒最有力

這波第三級警戒,後期勢必會有更多醫療需求,不論是健康、亞健康,或者已有慢性病的人,皆可能因為待在家、久坐,而出現生理或心理上的問題。

閱讀更多

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洗手、居家隔離,如何增加免疫力?醫師推8招遠離疫情纏身

tCol 2021-06-01

李政家/功能神經學專家、脊骨神經醫學博士

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洗手、居家隔離,如何增加免疫力?醫師推8招遠離疫情纏身

在疫情日益加劇下,一般民眾除了配合政府居家隔離,戴口罩、勤洗手外,是否還有在家可以執行增強免疫力,增加自我保護的能力的方法呢?以下介紹幾種在家可以簡易執行的方式,僅供參考。

閱讀更多

50後易冠狀動脈狹窄,心臟缺血很要命!醫師圖解:出現7症狀不注意,當心心臟衰竭、死亡

tCol 2021-05-10

照護線上

50後易冠狀動脈狹窄,心臟缺血很要命!醫師圖解:出現7症狀不注意,當心心臟衰竭、死亡

76歲王女士是一位洗腎患者,因為胸悶、活動會喘而到心臟內科就診。檢查發現,她的冠狀動脈有明顯狹窄的狀況,所以只要 活動量 增加,心肌就會缺氧,而導致胸悶不適。

閱讀更多

腳沒力、難提重物,40後要小心肌少症!2個自我檢測+2招預防法,醫師全圖解

tCol 2021-04-28

李易紓

腳沒力、難提重物,40後要小心肌少症!2個自我檢測+2招預防法,醫師全圖解

很多人誤以為肌少症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其實不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有位40多歲的女性,因為全身無力和體重減輕的症狀來就醫,經過詳細問診與檢查,發現她最近半年因為心情不好,加上疫情影響,待在家中時間變多,三餐不定時定量,也沒有出門運動,就可能是肌少症造成症狀。

閱讀更多

整隻腳都很痛,竟是動脈阻塞,下肢恐缺氧壞死!醫師:出現3種症狀要盡快就醫

tCol 2021-04-21

照護線上

整隻腳都很痛,竟是動脈阻塞,下肢恐缺氧壞死!醫師:出現3種症狀要盡快就醫

「醫生,我先生整隻腳都很痛!」老太太指著躺在急診推床上的老先生說。「痛多久了?」醫師問。「應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之前他只要走一點路就會抱怨腳痛,得坐下來休息才會好。」老太太說,「不過今天他卻連坐著不動都喊痛,所以我們趕緊送他來醫院。」拉起老先生的褲管,可以看到整隻腳明顯有缺氧的現象,摸起來很冰冷,也感覺不到脈搏的跳動。成大醫院心臟內科李政翰醫師回憶,患者的下肢動脈顯然有阻塞,使血液循環受阻,需要儘快處理,否則大量組織將缺氧壞死。

閱讀更多

退化性膝關節炎,走路變得吃力、膝蓋不舒服疼痛!6招改善關節炎,你可以這樣做

tCol 2021-04-09

照護線上

退化性膝關節炎,走路變得吃力、膝蓋不舒服疼痛!6招改善關節炎,你可以這樣做

退化性關節炎是極常見的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在台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女性多於男性,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

閱讀更多

明明只是骨折,死亡率竟比癌症高!台大醫師教每天1動作,預防「老後殺手」髖關節骨折

tCol 2021-03-26

游敬倫

明明只是骨折,死亡率竟比癌症高!台大醫師教每天1動作,預防「老後殺手」髖關節骨折

家人疑惑的是,老先生只是在浴室滑了一下,輕輕坐倒而已,而且第一天尚且能站,怎麼就斷了呢?

閱讀更多

別變肌少症高危險群,不是吃蛋吃肉就OK!營養師解析「增肌餐」,三餐活力增肌

tCol 2021-03-11

李易紓

別變肌少症高危險群,不是吃蛋吃肉就OK!營養師解析「增肌餐」,三餐活力增肌

老化導致的生理功能退化,不僅會讓熟齡人士的身體 活動量 減少,也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足,成為肌少症的高危險群。營養師表示,年長的民眾或是體型過瘦,都可以透過「增肌餐」來增加肌肉,以熱量足、均衡吃和高蛋白為增肌的三大重點。

閱讀更多

口乾舌燥、眼睛乾澀或手腳冰冷?中醫師4道簡單解方,連失眠倦怠感都有得救!

tCol 2021-02-26

李易紓

口乾舌燥、眼睛乾澀或手腳冰冷?中醫師4道簡單解方,連失眠倦怠感都有得救!

放完年假就是新的開始,經歷漫長隆冬,身體常處於寒濕陰冷中,總會全身懶洋洋, 活動量 也跟著銳減,此時容易導致體內鬱積痰濕內熱。中醫師提供幾個袪濕、調氣、養神的小技巧,幫助身體、心靈重新出發!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