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4
楊賢英
尤其像我這樣的年紀,特別在意「吃」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自然知道什麼時候的食材是當季最新鮮以及買進價格最佳,當你在家吃著用5元一斤買進的番茄還加了滿滿蔥花的番茄蔥花炒蛋時,邊看電視新聞播報說「最近番茄一斤140元、蔥一斤也要250元」,難道不會覺得很爽嗎?
閱讀更多
2023-08-01
好食課
編按:豆漿具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不但可增肌減脂、穩定血糖,還富含膳食纖維、具有飽足感,無糖豆漿熱量更約僅全脂牛奶的一半。而對女性來說,豆製品內含的大豆異黃酮可緩解更年期症狀,還能改善膚況及預防慢性病,好食課營養師就整理4點黃豆對於女性的好處。
閱讀更多
2023-07-28
郭美懿
炎炎夏日,常熱得人食不下嚥,清爽開胃的各種醃漬小菜就成了心頭好,尤其長輩更愛吃酸菜、梅乾菜、筍乾等醃菜配白粥,認為好下飯又健康。但食藥署近日抽驗市售醃漬蔬菜,卻發現全台有53件產品不合格,比例近1成,其中更不乏知名連鎖超市販售的酸菜「二氧化硫、苯甲酸」 超標。醫師提醒,食用二氧化硫過量可能導致腹痛、甚至誘發氣喘;而食物高鹽製作過程如果再加上防腐劑,都是癌症風險,不但可能導致胃癌、食道癌,如果幼童斷奶後就開始吃大量醃漬食物,罹患鼻咽癌的機率更是其他人的7倍以上。
閱讀更多
2023-07-26
郭美懿
夏日炎炎,吃冰消暑又透心涼,但如果對冰品有無可抑制的狂熱,甚至「嗜冰成癮」,恐怕暗藏疾病!一名19歲女子不分季節隨時都想來杯加滿冰塊的手搖飲和冰品,就算吃到渾身打顫,甚至牙齒刺痛痠軟都無法戒口,讓家人擔心不已。就醫檢查後,才發現女子「嗜冰成癮」,其實是缺鐵性貧血的病徵。
閱讀更多
2023-07-21
NOW健康
外表紅色討喜的番茄,廣受不少民眾喜愛,除了可以洗淨直接食用外,還是義大利麵、生菜沙拉、湯品常見的配料之1,更有人會將其加工成番茄醬,用途可說相當多元,而且番茄內含的營養成分也非常豐富,具有熱量低助減肥、增加免疫力與保護皮膚等好處,只要能掌握正確的挑選原則,就能吃到好吃又營養的番茄。究竟番茄是蔬菜還是水果?有哪些營養與好處?又可搭配哪些食物作成1道營養滿分的料理呢?本文將為你介紹有關番茄的大小事!
閱讀更多
2023-07-18
郭美懿整理
高溫熱浪持續籠罩北半球,台灣全島更是熱到紅通通,面對這可能是史上最熱的7月,除了做好防曬、慎防熱傷害,營養師也推薦8種涼感食物,幫助大家能在涼爽度過酷暑!
閱讀更多
2023-07-13
好食課
編按:聖嬰熱浪席捲全球,衛福部發布警訊,今年1到6月已有956例熱傷害,創下3年來新高,而截至7月12日為止,因熱傷害就醫人數已達382人次,僅台大醫院因熱衰竭或熱中暑掛急診的民眾就成長2成,甚至有老人家因為捨不得開冷氣,熱到「講話反應變慢」才就醫!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近來台大醫院熱傷害患者激增2成以上,症狀輕微者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嚴重的甚至體溫已超過40度伴隨意識不清。其中還有一位長輩因為捨不得吹冷氣,從上午忍到下午,結果兒女下班回到家才發現他講話反應變慢且全身溼透,送急診發現已經有脫水情況,是典型的熱衰竭現象。醫師提醒,除了戶外工作者要防範熱傷害,待在室內的嬰幼兒與長輩同樣也要注意高溫帶來的傷害。除了可利用冰袋短暫放在腋下或腹股溝位置,達到快速降溫的目的,也要注意水分的攝取。國健署建議,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因為「不渴」不代表「喝得夠」,那麼到底我們一天應該要攝取多少水分呢?各個族群又要喝到多少水量才足夠?(原文刊載於2023/4/13,更新時間為2023/7/13)
閱讀更多
2023-07-12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葉忻瑜醫師、郭美懿整理
50歲的王小姐因失眠問題前來就診,她表示自己已停經半年,這半年來經常感到身體發熱、面部潮紅、容易緊張、情緒起伏大;近一個月更是輾轉難眠,白天精神不濟,工作無法專心。這些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詢問醫師「這是更年症狀嗎?」究竟該如何改善這些惱人的症狀?
閱讀更多
2023-06-28
NOW健康
一般成年人的恆齒加上智齒,共有32顆健康的牙齒,但難免會遇到有植牙需求的情況,例如:牙周病感染、牙齒遭受外力撞斷、蛀牙侵蝕,或天生缺牙等原因。然而,缺牙的困擾並不僅僅只是嚼食不便,缺牙不補可是會引起缺牙區2側的牙齒倒塌、長期下來會影響咬合不正,導致臉歪或是雙頰凹陷。但是植牙手術就可以完全恢復牙齒原本的樣子嗎?關於植牙這門學問,專精於牙齒美學、祐民牙醫院長楊大為醫師來為民眾解惑。
閱讀更多
2023-06-28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饒樹文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