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小虎文
在保有自我價值的前提下,我認為女性具有柔軟、協調、包容度這些陰性的特質;女性最高的力量就是「接受性」。包容與柔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看見任何事物都可以有它的價值,再把它發揮出來。
閱讀更多
2020-04-22
珍妮佛.彼崔格里利
希爾克和謝爾蓋相遇並相戀,正好是他們面臨第三次轉變的時候。就像希爾克所說,他們都開始思考自己在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閱讀更多
2020-04-18
葛蘭.薩巴帝爾
「財務自由」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每個人對於「需要多少錢才能自由」的感覺都不一樣。
閱讀更多
2020-03-30
李雅雯(十方)
如果一個孩子,不懂得存錢,隨意透支,欠下了卡債,媽媽卻幫他還清,不讓他承受後果;時間長了,他無法控制自己,無法規劃未來,這種阻撓「因果原則」的行徑,最終剝奪了他的潛力。
閱讀更多
2020-03-25
雪兒Cher
常在看許多旅遊文章時,都能在字裡行間感受到踏出世界的美好,不過當我走上這條路時,更想表達的是過程並非真正如此。為什麼歸來後如此喜歡旅行,不是因為離開讓我看見多少大山大水,而是我真實經歷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光,才能在異鄉看見不同的自己。
閱讀更多
2020-03-20
呂揚
李瑞昆退休前是一名建築師,經常往返國內外工作,從年輕開始就喜歡到處自助旅行;62歲退休後,仍維持每年出國自助2次的習慣。令人驚訝的是,現年78歲的他,安排自助旅行依然不必假手他人、一切都靠自己搞定,體力也好到還能「帶團」。最讓他引以為傲的,就是不給子女添麻煩,不管幾歲都能獨立出遊!
閱讀更多
2020-03-13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並不是因為漠不關心才當耳邊風。而是因為其中並沒有應該討論溝通的重點,所以聽聽就算了。如果在我聽過「可惡的他」或「可憐的我」這樣的內容後,能表示「真是辛苦了」「完全錯不在你」什麼的,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的話,確實可以讓你得到一時的安慰,甚至你還會覺得幸好有來這裡接受諮商輔導、幸好找了這個人商量等等,因為這樣而感到滿足。不過,從明天開始的每一天將如何改變?難道不會因為再次受傷就又想尋求慰藉?到最後豈不是成為一種「依賴」?正因為如此,阿德勒心理學才要討論:「今後該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0-02-26
Smart智富
英國大文豪王爾德(Oscar Wilde)有句名言:「在我年輕的時候,曾經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到現在我老了,才知道的確如此。」
閱讀更多
2020-01-08
雪兒Cher
有個旅人問我有沒有買房的想法,我完全沒有考慮就告訴他「沒有」。他回答「四海為家嗎?」我直接回答「我住家。」
閱讀更多
9/ 13
第 9頁,共 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