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消化

顯示第 2712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照顧中風公公13年沒休過1天,只因先生一句「自己人顧才安心」:如果重來我不會這麼笨了

tCol 2021-12-10

林靜君談心室

照顧中風公公13年沒休過1天,只因先生一句「自己人顧才安心」:如果重來我不會這麼笨了

「女人要有屬於自己的房間,一筆屬於自己的錢,才能真正擁有創作的自由。」女性主義先驅、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這句話反覆被引用傳誦。作家已經離世逾80年之後的今天,女人倘若有一筆錢,會優先讓自己有個空間,或者是將錢完全的花在自己身上嗎?根據我的臨床工作經驗及生活觀察,答案是「多半不會」,至少在台灣的熟齡世代的女人,像我在解數學題目一樣,不會就是不會。

閱讀更多

眼袋不是小問題,和消化吸收、排泄都有關!要解決浮腫眼袋,先要強健「這部位」

tCol 2021-12-09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眼袋不是小問題,和 消化 吸收、排泄都有關!要解決浮腫眼袋,先要強健「這部位」

隨著年紀增長,很多人持續一整天都是上眼皮腫、下眼袋大的狀態,雙眼皮變單眼皮,不但眼睛變小,還給人疲累、沉重、沒精神的感覺,眼下長出贅肉,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了10歲。眼皮浮腫、眼袋產生,除了可能是用眼過度外,也可能是水分代謝異常。當體內濕氣過重,水分滯留在眼部,通常跟脾胃功能失常有關,白雁老師建議從臟腑開始調理起,每天練一招旋目功會看到明顯改善。

閱讀更多

「唱片封面教父」杜達雄66歲癌逝,與賈伯斯皆「神經內分泌癌」!解析10大症狀與胰臟癌差別

tCol 2021-12-06

李易紓

「唱片封面教父」杜達雄66歲癌逝,與賈伯斯皆「神經內分泌癌」!解析10大症狀與胰臟癌差別

「老友們,我已經無法一一回覆你們的問題,有緣我們來世在再相見,病況細節隔兩天我外甥女會幫我回覆⋯」6天前(11/30)「台灣唱片封套設計教父」杜達雄才在臉書上寫下這段話,週一(12/6)就傳出他病逝,享壽66歲。杜達雄罹患的是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第四期,蘋果(Apple)創辦人賈伯斯、資深藝人馬如龍皆因此病離世。

閱讀更多

常跑廁所拉肚子停不了,竟是發炎性腸道疾病!醫:提早治療避免腸道破壞、減少併發症

tCol 2021-11-23

照護線上

常跑廁所拉肚子停不了,竟是發炎性腸道疾病!醫:提早治療避免腸道破壞、減少併發症

「醫師,我最近經常拉肚子。」二十多歲的王小姐說。「拉多久了?」醫師問。「已經拉了一個月,」王小姐說,「我有去看診,也吃過藥,但是還是一直拉、一直拉!」

閱讀更多

睡不好疲累、頭暈眼睛酸,是自律神經紊亂!3分鐘搶救「低頭族」、緩解不舒服感

tCol 2021-11-18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睡不好疲累、頭暈眼睛酸,是自律神經紊亂!3分鐘搶救「低頭族」、緩解不舒服感

低頭族對身體的危害比你想像的還要大,除了傷眼、傷頸椎,還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

閱讀更多

孫道存癌逝享壽72歲/惡性腫瘤養成至少10年!3種癌細胞轉移很致命「這些定檢必做」

tCol 2021-11-17

李易紓

孫道存癌逝享壽72歲/惡性腫瘤養成至少10年!3種癌細胞轉移很致命「這些定檢必做」

太電前董事長、微風集團少奶奶孫芸芸的父親孫道存,週三(11/17)凌晨癌逝,享壽72歲。孫道存因罹患惡性腫瘤,期間經腸胃鏡及電腦斷層等檢查並進行治療,但病況沒有改善、爆瘦10公斤,日常生活皆需他人協助,10/1才剛保外就醫,短短一個半月即傳死訊。有媒體傳出孫道存最初是喉癌,後為肺部腫瘤又擴散轉移,亦有消息為他早前因攝護腺癌進行化療,卻因入監服刑療程沒做完,所以惡化迅速。

閱讀更多

植牙不單是補缺牙,當心白花冤枉錢!牙醫師:術前應同時評估這2件事

tCol 2021-11-12

NOW健康

植牙不單是補缺牙,當心白花冤枉錢!牙醫師:術前應同時評估這2件事

許多人因為牙周病、缺牙、牙齒鬆動等原因而有植牙需求,但如果本身有「齒列不整問題」或是「骨頭地基並不穩固」等兩種問題,選擇植牙很有可能只是白花冤枉錢,新植入的牙齒壽命也不會長久。人工植牙發展至今雖已是相當純熟的治療方式,但植牙前須經由專業醫師規劃合適的植牙空間,以及評估是否需要矯正,才能確保口腔健康和治療一次到位。

閱讀更多

「癌王」胰臟癌真是難防,有6大症狀、超過這年紀要注意,避免養出癌細胞不自知

tCol 2021-11-11

NOW健康

「癌王」胰臟癌真是難防,有6大症狀、超過這年紀要注意,避免養出癌細胞不自知

資深演員張國棟,驚傳因罹患胰臟癌病逝,享耆壽92歲。據媒體報導,張國棟數月前突然暴瘦,就醫檢查發現罹患胰臟癌,經3次標靶治療後,於11月2日病逝。

閱讀更多

50後食量變少,竟讓「肌少症」風險翻倍!優質蛋白質不能少,「這3種食物」必吃

tCol 2021-11-10

李易紓

50後食量變少,竟讓「肌少症」風險翻倍!優質蛋白質不能少,「這3種食物」必吃

人體肌肉會在40歲後,每年以平均8%速度流失,40歲至80歲可能有高達40%肌肉流失!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50歲後高達46%研究對象有肌少症風險,且一般認為肌少症多發生於女性,但其實男性風險更超過5成。

閱讀更多

吃飯容易胖?全因米飯少了這一步...「這2種發酵飲料」有助降脂,營養專家大推

tCol 2021-11-05

今周刊編輯團隊

吃飯容易胖?全因米飯少了這一步...「這2種發酵飲料」有助降脂,營養專家大推

「甘酒」,是日文「あまざけ」的漢字,名稱雖有酒,卻不含酒精,是一種飲料,在日本便利商店、百貨商場都買得到。這款日本傳統飲品引進台灣已有時日,卻受限小眾市場,直到去年底,農糧署發表米製品再加工的甘酒營養研究,成果引發熱議,台灣加入生產甘酒的廠商也愈來愈多,目前有酒廠、農會與小農的手作品牌,這款飲品的迷人之處在哪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