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3
翁申霖
受到新冠(COVID-19)疫情影響,現在幾乎人手一罐75%濃度酒精,以便隨時隨地 消毒 ,防止病毒上身。不過,一樣都是 消毒 ,想要擺脫手部病菌,是否可以噴酒精或乾洗手就好,不必大費周章用肥皂洗?對此,有醫師表明,千萬不可以這樣做,75% 消毒 液僅是應急用,不能取代肥皂洗手!
閱讀更多
2022-01-18
林依榕
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桃園疫情不斷擴大,鄰近縣市如新竹、雙北市人心惶惶,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昨(17)日受訪表示,這波疫情研判應該與天氣變冷有關,讓病毒能夠在環境中存活2~3天,即使民眾根本沒碰面、沒接觸,只要觸摸到病毒就會染病,他呼籲「最好24小時都不要用手去觸摸眼口鼻。」
閱讀更多
2022-01-17
照護線上
「醫師,我兒子額頭的傷口一直流血。」林媽媽焦急地說。「怎麼受傷的?」醫師問「剛剛在打球的時候和同學相撞,兩個人都受傷了。」醫師小心地掀開紗布,額頭上的撕裂傷便流出血來。「這傷口要不要縫合?要不要打破傷風?會不會留疤?」林媽媽一口氣問了好幾個問題。日常生活中,大家多少都有受傷的經驗,也都會有類似的問題,讓我們請醫師來解答。
閱讀更多
2022-01-15
翁申霖 整理
變種病毒Omicron肆虐,全球新冠(COVID-19)疫情再度升溫,要防止病毒上身,除了接種疫苗之外,透過平時的生活習慣也能保護自己。有日本節目便訪調國內民眾,平時生活中最不會去觸摸哪裡以防堵病毒,為此整理出10個地方,結果第一名竟是天天都會觸碰的「門把」!
閱讀更多
2022-01-14
照護線上
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或減少手術併發症,手術中常會運用各種自費「單次使用」醫療器材。
閱讀更多
2022-01-13
李易紓
不少民眾都有指甲周邊又紅又腫的經驗,就是俗稱「凍甲」的甲溝炎。慢性甲溝炎的成因是長期、反覆接觸刺激性物質及過敏原,例如清潔劑、水以及化學物質等等,好發於家庭主婦、醫事人員、廚師、清潔人員、美髮師。但疫情期間,民眾更加注重手部清潔、洗手次數變多、時間變長,因慢性甲溝炎而上門的病人增加,不再僅限於特定族群。
閱讀更多
2022-01-07
蕭婷方
世界疫情再起,隨著年節國人返鄉人潮強勢進入台灣社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6)日更鬆口,Omicron病毒已經進入本土社區,「有幾波傳染可能性」,台灣的防疫韌性再受挑戰。據衛福部統計,至今日為止,Omicron確診者累計已達150件。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本土感染12名確診患者、境外移入138例個案,全數都完整接種2劑疫苗、屬於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目前以擴大匡列隔離、採檢,及調整第3劑接種策略因應。不過,公共衛生專家、長庚大學副校長許光宏提醒,當境外移入確診個案越來越多,防堵境外戰場延伸就是重點,「現在社區已經有個案(入境逾14天後才發現確診者)才要出來了!」若未儘速建立返國旅客流向追蹤機制,恐成防疫破口。
閱讀更多
2021-12-24
NOW健康
日前1名網友在論壇PO文表示,自己因疫情關係,外出隨時攜帶酒精 消毒 ,但卻還是得到「菜花」,推測應是在健身房因使用浴巾而染上,讓他崩潰不已。執業30多年的中醫師黃慶雲表示,一般民眾認為菜花只會經由性行為所傳染,這是錯誤的觀念。只要是直接接觸到菜花患者使用過的東西,如:浴巾、馬桶等,都可能會感染。
閱讀更多
2021-10-13
陳炯瑜醫師
大家有時候會不會也覺得自己的身體也會做氣象預報,每次開始這裡痛那裡痛,就知道應該又是要下雨或是天氣要變冷了。
閱讀更多
2021-08-20
李易紓
下背痛的狀況是可輕可重的,輕者只是肌肉筋骨問題,但若痛到難耐、吃止痛藥都無法緩解,甚至有發燒情形,就要擔心可能是腰肌膿瘍、骨髓炎等感染症,甚至是惡性腫瘤轉移,需盡速至醫院檢查。
閱讀更多
6/ 21
第 6頁,共 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