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炎症

顯示第 516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33

爬山很傷膝蓋、肩膀痛就是五十肩?避免退化,醫師解惑常見4大關節疼痛問題

tCol 2021-11-29

陳炯瑜醫師

爬山很傷膝蓋、肩膀痛就是五十肩?避免退化,醫師解惑常見4大關節疼痛問題

提醒大家,要活就要動,想要維持關節健康,別忘了多多訓練自己的肌力,避免長時間一直久坐或久站。如果出現關節疼痛、有咖咖聲,千萬不能一忍再忍,要盡快去就醫檢查,越早治療,才有機會避免關節繼續退化下去。

閱讀更多

她才50歲手指腫脹、膝關節積水惡化到坐輪椅!關節腫痛別輕忽,當心類風濕關節炎

tCol 2021-11-08

照護線上

她才50歲手指腫脹、膝關節積水惡化到坐輪椅!關節腫痛別輕忽,當心類風濕關節炎

今年50歲的王女士是一名鋼琴老師,半年前手指關節開始出現腫脹疼痛,導致彈琴時頻頻錯音卡頓,原本彈得很順暢的曲子也變得斷斷續續;加上最近早上起床後,手指變得更僵硬,甚至影響手指靈活度無法彈琴授課,只能等到下午疼痛舒緩才繼續教書,讓她感到相當苦惱!

閱讀更多

醫師大推4招抗發炎!做對這些事,疼痛、疲勞、慢性發炎一網打盡

tCol 2021-11-05

陳志銜醫師

醫師大推4招抗發炎!做對這些事,疼痛、疲勞、慢性發炎一網打盡

總是容易腰酸背痛?覺得身體很疲勞?復健、貼藥布、吃止痛藥試過各種方法但都無法改善,甚至去看了醫生卻也找不出真正原因嗎?其實還有一種可能是你的身體正在慢性發炎。

閱讀更多

秋天早晚溫差大,關節炎症狀易變更嚴重!陳炯瑜醫師分享3招緩解疼痛這樣做

tCol 2021-10-13

陳炯瑜醫師

秋天早晚溫差大,關節 炎症 狀易變更嚴重!陳炯瑜醫師分享3招緩解疼痛這樣做

大家有時候會不會也覺得自己的身體也會做氣象預報,每次開始這裡痛那裡痛,就知道應該又是要下雨或是天氣要變冷了。

閱讀更多

每天喝●杯咖啡降低「死亡風險」最高35%!追蹤12.5年最新研究:關鍵原因出在「這成分」

tCol 2021-10-12

翁申霖

每天喝●杯咖啡降低「死亡風險」最高35%!追蹤12.5年最新研究:關鍵原因出在「這成分」

天天來一杯咖啡,是現代人普遍的日常,可能是為了醒腦,又或是已習慣這樣的飲食方式,甚至有人是「1日無咖啡」就渾身不對勁,可見大家對咖啡的依賴;過去早有諸多文獻證明,咖啡對人體有正面的效果,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抗失智等。如今再有最新研究發現,喝咖啡能讓亞洲人死亡風險顯著下降,這是第一次有研究證實飲用咖啡針對亞洲人種的功效。

閱讀更多

手腕酸痛、手指麻,長期會變慢性炎症!跟著白雁3分鐘「活腕」,舒緩腫脹疼痛感

tCol 2021-08-05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手腕酸痛、手指麻,長期會變慢性 炎症 !跟著白雁3分鐘「活腕」,舒緩腫脹疼痛感

手腕痛、手指麻的人越來越多,痠痛藥膏、貼布、止痛劑都出動,卻只能一時舒緩很快又發作,這是因為過度使用手部,重複動作,反覆用力,長期增加手腕的壓力,因此手腕肌腱炎、腱鞘炎,筋膜炎成為最常見的手部傷害。

閱讀更多

Delta變種病毒症狀前5名,不是發燒、嗅覺喪失!醫:頭痛排首位,更像重感冒

tCol 2021-06-28

文、王芊淩、何宜庭

Delta變種病毒症狀前5名,不是發燒、嗅覺喪失!醫:頭痛排首位,更像重感冒

隨著新冠病毒的演變,患者感染的症狀也會略有差異,特別是對於已經接種過疫苗的人而言,再感染以後症狀也不同,第一線急診醫師以英國研究分析指出,冠狀病毒正在迅速演變,其傳播和感染能力以及它引起的症狀正在隨著病毒的進化變種而改變。

閱讀更多

美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報到/AZ莫德納可混打?各有「血栓、心肌炎」副作用?專家一文解析

tCol 2021-06-20

李易紓

美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報到/AZ莫德納可混打?各有「血栓、心肌炎」副作用?專家一文解析

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絲、蘇利文及昆斯率訪問團,在6/6訪問台灣時宣布美國將捐贈台灣75萬劑疫苗,最新消息傳出,美國政府將量放大近3倍、將捐贈共計250萬劑疫苗,而且全數都是莫德納疫苗,6/20就要抵台!有關250萬劑的施打對象,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會朝年齡層往下開放來施打,另外針對第7類人員也可能擴大,65歲以上是目標族群,另外孕婦會在這一波考量內。台灣目前有的AZ和莫德納疫苗,再加上預計抵達的自購41萬劑莫德納,總數已經超過526萬劑,提供大規模接種作業,究竟這2款全球第一多國使用(130國)以及第三多國家(37國)使用的疫苗,有什麼樣的差別?台大醫院整理針對AZ、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能否混打做解說。

閱讀更多

癌症,是一種生活型態病!定期做這件事,才能有效防癌、改善慢性發炎

tCol 2021-05-31

石黑成治

癌症,是一種生活型態病!定期做這件事,才能有效防癌、改善慢性發炎

每年到了容易感冒的季節,總有一種元素會成為鎂光燈的焦點。它就是鋅,化學元素標示為Zn。鋅在人體中的含量僅次於鐵,是豐富的微量金屬。鋅可以啟動免疫反應,讓感冒快快好鋅是複製基因時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體內兩千種以上酵素的催化劑成分。當病毒和細菌侵入人體時,淋巴球和巨噬細胞等白血球表面的受器,就會開始進行確認的工作。接著,讓鋅快速地進入細胞內啟動免疫反應,這時會增加具有抵抗病毒和抑制腫瘤增生作用的「干擾素」。

閱讀更多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tCol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