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1
笹原留似子
面對親子、夫妻、家族間的悲傷送行,不須壓抑,應好好抒發情緒。因為,那亦是將摯愛「曾經存在的故事」繼續傳遞的證明。縱使肉體消失,關係依舊不變。對家屬來說,故人是永遠的摯愛,是一起活下去的人。
閱讀更多
2019-10-21
小虎文
「看著小時候的照片,都是悶悶不樂的我在想些什麼呢?總是不笑的我,總是身體不舒服容易嘔吐的我,是什麼讓我失去笑容呢?有些事情要等長大才明白,小時候的我,就感受到活著的壓力。」
閱讀更多
2019-05-28
平山亮
負責照料高齡父母的必然率之所以提高,與「有沒有配偶及姊妹」、「在手足當中與父母的物理距離是不是最近」等變數,幾乎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那麼,有手足、已婚、沒有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兒子,就不會成為照顧者嗎?
閱讀更多
2019-05-08
林芷揚
54歲的Vivien以前是個忙碌的職業婦女,下班後忙著接孩子放學、回家煮飯洗衣,心中有夢卻無暇實現。退休後,她接連考到重機駕照、推拿證照、學會手沖咖啡!但這一切的精彩,得從她剛退休的落寞開始說起。
閱讀更多
2018-09-12
林秀娟、趙敍廷
在台北市南門市場內飄香已七十年的合興糕糰店,店內所製作的上海鬆糕,可是蔣宋美齡生前最愛的甜點之一,仔細聽,從老店傳來那一聲聲將鬆糕倒叩脫模的聲響,不曉得牽動多少老上海的綿長回憶,只是卻敲不進第三代任佳倫的人生規畫裡。
閱讀更多
2018-06-16
愛長照
這個族群,最大的家庭角色就是照顧者,無論在工作上賺取實際的報酬供家庭使用或是花時間陪伴家人,都是一種照顧的表現。然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達、晚婚晚生子的社會現象,年紀甚至還有往後延伸的趨勢。
閱讀更多
2018-01-23
愛長照、圖片來源:達志
對於「失去」我們常常無能爲力,但在恢復期間,每個人都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即使失去的經歷已經改變了我們,不可能回到失落前的狀態,還是可以讓自己重新投入生活,包括找回規律的生活節奏、每天留一些時間給自己。
閱讀更多
2017-08-17
歐陽善玲
對單身或沒有後代的人來說,老年遇到的挑戰重重,一切都可能必須獨自面對。但有些人,反而因此更有風險意識,能做到許自己一個「有尊嚴的老後」,他們如何安排自己的終老計畫?
閱讀更多
5/ 5
第 5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