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6
岸見一郎
親子之間的關係如果一直很好,子女必須照護父母時會比較順利。然而,能常保親子關係良好的人並不多,與父母累積了許多不愉快的子女,對雙親的感情往往十分複雜,當父母需要照護時,子女是被迫重新面對雙親的。
閱讀更多
2019-05-13
洪雪珍
要獨立老,很重要的一項能力是會玩樂,活得盡興與精彩。而可以持之以恆、不易厭膩的玩樂,都具有學習性,要學會才玩得開。所以,每隔一、兩年學習一項新的玩樂,學到上手,呼朋引伴一起玩,既有成就感,也充滿樂趣。
閱讀更多
2019-05-05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某個周五的清晨,太太要搭早班車回台東探望她的父親,然後要一直到周日才搭末班車回家,回到台北都已是周一凌晨。她出門前,問我:「這三天,你可以一個人過日子嗎?」
閱讀更多
2019-04-22
海苔熊
「我媽說⋯⋯帶著沒用的應思聰,她就不會幸福⋯⋯應思聰是拖油瓶⋯⋯我不是拖油瓶⋯⋯我很乖呀⋯⋯為什麼我愛的人都走了?為什麼要把我一個人留在這裡?為什麼是我?」思聰這個問題也太難。
閱讀更多
2019-04-17
伊甸園月刊
在荷蘭年輕人進駐到老人公寓,陪伴長輩排解寂寞、陪他們吃飯、聊天等,開啟一天的日常。老人有互動對象,年輕人從長輩身上學習不同的事物,世代融合讓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天天上演。
閱讀更多
2019-03-14
林靜芸
黃老師68歲,典型的老實人。他原本在國中教數學,退休後早上去公園練太極拳,傍晚與鄰居下棋,每星期三與朋友打高爾夫球,過著規律的生活。黃老師節儉,太極拳的養生隊舉辦郊遊,超過300元的他不參加,打完高爾夫球的聚餐超過500元的他也不奉陪,開銷少,銀行裏有一筆存款。
閱讀更多
2019-03-08
林芷揚
退休後住在國外的短租公寓,自己下廚做番茄燉牛肉、鮪魚三明治當三餐,白天逛美術館、喝咖啡,夜晚聽音樂劇、瘋嘉年華,中間穿插幾趟登山小旅行,飽覽壯麗的湖光山色─68歲的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上個月剛從紐西蘭Long stay(長住)回來,這就是他在奧克蘭(Auckland)慢活的真實寫照!
閱讀更多
2019-01-29
Ready Go
過年的到來相信很多人的荷包一定因為紅包錢、壓歲錢而變得扁扁的,加上買新衣沾喜氣,戶頭肯定也少了一半,想到再來個春節出遊肯定眉頭深皺~BUT!誰說出遊一定花大錢?
閱讀更多
14/ 17
第 14頁,共 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