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郭美懿整理
時序即將入冬,冷颼颼的天氣配上一份熱呼呼餐食,是不少人的小確幸;然而接觸熱水、熱食、熱湯的機會一多,近期燒燙傷的機率也隨之增加!醫師提醒,除了居家、職場與用餐環境防止燒燙傷,「濕滑的地板」、「不穩定的桌子」也是常見的危險因子。
閱讀更多
2024-10-21
郭美懿整理
香港唱跳天團「草蜢」去年底展開「RE:GRASSHOPPER」巡演,上月來到美國卻驚爆57歲蔡一傑因病缺席,傳聞蔡一傑疑似免疫系統出現嚴重問題,但20日他透過突在社群秀出自己光頭照片,表示剛剛做完一個切除腦部腫瘤手術,手術非常順利。
閱讀更多
2024-10-18
蔡曉萱 整理
秋冬來臨,不僅氣溫驟降,許多人的心情也隨之低落,這種依循季節轉換而出現與消失的憂鬱症類型,被稱為「季節性情緒失調」,因多發作於秋冬,所以也被稱為「秋/冬季憂鬱症」。秋冬日照時間較短、氣溫較低,容易引起情緒低落與憂鬱症狀,患者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與樂趣、易怒、昏昏欲睡,甚至渴望碳水化合物、體重上升。心理師建議,這時候可以建立自己專屬的「情緒保健箱」,也可以透過飲食調整,度過秋冬的情緒低潮期。
閱讀更多
2024-10-14
NOW健康
一名50多歲的男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已2年,近期出現呼吸喘、咳嗽、疲累等症狀,起初以為這些不適是因為關節炎所引起,儘管使用了類固醇和抗生素治療,但症狀仍未見改善。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出現間質性肺炎、肺部嚴重浸潤的情況,所幸發現得早,在透過抗肺纖維化藥物及搭配免疫製劑治療6個月後,症狀已大幅改善,原本出門得帶著製氧機,甚至坐輪椅,現在已經能夠自由活動,也順利重返工作崗位。
閱讀更多
2024-10-11
NOW健康
蘋果搭載AI功能的iPhone 16手機受到廣泛關注,尤其是資深果粉或3C產品的先進者,不過剛拿到新手機、緊盯手機不離眼的習慣不僅傷眼,若玩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再加上缺乏維生素A攝取,很有可能造成角膜營養不良而影響視力,不可不慎。
閱讀更多
2024-10-11
郭美懿
藝人侯昌明與妻子曾雅蘭育有1子1女,兩個孩子將陸續出國留學,預估4年大學就要花掉夫妻倆3000萬元,讓侯昌明感嘆:「真的要再努力賺錢。」不過,曾雅蘭因自律 神經 失調導致健康頻出狀況,先後停調電商服飾、生技產品副業。而侯昌明則透露,現階段讓太太健康是他的首要目標,「讓她完全過那種少奶奶的生活,我都OK。」
閱讀更多
2024-10-08
NOW健康
編按:以華視《台灣靈異事件》鐵頭警探一角走紅的男星汪建民,驚傳於昨(10/7)日晚間病逝,享年56歲。汪建民在去年10月因背部劇痛,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4期,今年7月傳出癌細胞擴散至頸椎、脊椎,連腦部也出現2顆腫瘤。他受訪時曾透露,常走幾步就得停下來休息,由於右肺有大顆腫瘤,會影響呼吸,因此體力極差,「比較麻煩的是,腦中的腫瘤會導致癲癇,治療過程中要吃抗癲癇藥,否則連走路都會摔倒,曾在家癲癇發作,完全失去意識,送醫住了5天」。一路支撐他的,是已經85歲罹癌又失智的母親,汪母2010年得了淋巴癌,5年後又因中風引發失智症,汪建民與妹妹合力照顧,坦言最怕妹妹說:「我不幹了」,也怕安養中心打電話來說:「你媽媽我們照顧不了。」他先前曾透露,母親14公分的淋巴腫瘤,化療4年後已好轉,深信自己能夠挺過難關。治療期間因腫瘤慢慢變小,甚至可以工作,狀況一度好轉。不過他1個多月前再度入院,遺憾挺不過難關,於昨晚間安祥辭世。汪建民曾表示,他平日不菸不酒,竟也罹患肺癌,引發國人對於肺癌的關注。醫師表示,隨著NGS檢測納入健保,無論是常見或罕見的變異基因,肺癌病友都有機會及早發現,但期待相對應的藥物也能加速給付,提高癌藥可近性,避免陷入「有藥無法用」的窘境。
閱讀更多
2024-10-04
聯合報/ 記者 黃羿馨 /新竹即時報導
清華大學材料系特聘教授周卓煇團隊研發「追日仿燭」智慧節律照明,經5年臨床實驗證實緩解失眠及憂鬱症狀,該研究也經臨床前期研究證實,可助精神患者康復,成果更獲「大腦與行為」國際期刊刊登。周卓煇今天發表成果,期許推廣到各大醫療院所。
閱讀更多
2024-09-27
健康醫點靈
越來越多肩膀嚴重痠痛的患者到骨科求診,最近甚至出現由父母帶來就醫的兒童病患。所有人剛開始都以為是罹患內臟疾病,先到內科掛號,檢查過後發現沒有任何問題,於是改掛骨科。這個現象代表越來越多人罹患重度肩膀痠痛、嚴重到必須就醫的程度。
閱讀更多
2024-09-27
蘇芳禾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周刊舉辦2024年第八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和田秀樹(Hideki Wada),分享「為自己打造隨心所欲的幸齡人生」。不同於大部分醫生叮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和田秀樹認為,補充足夠營養,做想做的事就可以了,「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才是長者最重要的心態!」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表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會超過20%,政府、社會、企業到家庭準備了多少?梁永煌說,今周刊每年舉辦的活動中,這是最有急迫感的,論壇邀請日本老年醫學的權威、在此領域耕耘長達35年的和田秀樹專講,也邀請許多專家從各面向分享如何面對老化。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呂建德致詞時指出,總統賴清德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重視長者在各面向的生活,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是挑戰也是機會。他說,政府長照3.0預算從824億再擴大到926億,關懷據點破1萬5千個,未來結合長照輔具和AI技術、「大家醫計畫」等,加強推動長者照顧,迎接超高齡社會,同時創造更多價值。
閱讀更多
9/ 30
第 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