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雲柱
以前也曾是照顧者的我,有段時間真的好討厭好討厭承擔責任,就算只是去便利商店打工,我也不想做任何需要擔責任的職位,訂貨系統什麼的都不想學,旁人看來就是不思進取吧。那時我也覺得我好糟糕、很消極,怎麼那麼不求上進,只想安穩度日。每每看到發作後的父親,總覺得他變了一個人,好陌生,好無力,我難以獨自面對,但我家當時只有我一個人照顧他,無處可逃,也無處求援,我也太小,不懂得尋找幫助。直到從事居服員和探望獨居老人的工作,進入許多家庭,看到許多情況,了解內情,才自覺那時的我並非偷懶,而是心理方面真的無法再負擔更多的責任……
閱讀更多
2025-02-24
Heho健康 記者林以璿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台灣髖關節骨折每年將近2萬例,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而亞洲的骨折率又是全球第一,也就是說台灣是名副其實的「骨折王國」。營養師指出,想要骨頭好,吃對食物很重要。不只是要吃補鈣的食物,許多食物會讓你不知不覺流失鈣質,也是需要特別留意的。
閱讀更多
2025-01-10
郭美懿
氣溫驟降,寒冷的天氣總讓人想待在房裡,來杯熱飲或吃高熱量的食物。但這些「暖」習慣卻容易讓身體積聚「內熱」,出現喉嚨乾癢、嘴巴破、煩躁上火等問題!中醫提倡「冬天涼補」,如仙草、豆花都屬於「清熱」的食物,只要熱熱吃,既能暖身,又能有效清熱降火,但要注意切勿添加過多含糖配料,以免削弱涼補效果,還攝取過多糖份與熱量。
閱讀更多
2024-12-25
郭美懿
早餐來杯牛奶或豆漿,是比奶茶、咖啡更好的營養選擇,不過你是擁護豆漿、還是牛奶呢?牛奶含有鈣質、蛋白質吸收率高,但含鐵量低,且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對於心血管健康較不利;豆漿則鈣、磷含量低,但含鐵量是牛奶25倍,且不含膽固醇,對心血管負擔較小。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可依個人需求去選擇飲用,不過豆漿的確是許多人的健康標配,營養師高敏敏特別分享飲用豆漿的4大好處,她也推薦純飲之外的「混搭喝法」,將豆漿搭配不同食材,變化出健康又好喝的新滋味。
閱讀更多
2024-12-20
郭美懿整理
冷氣團伴隨冬至報到,寒冷天氣與家人一起吃碗湯圓應景更暖胃。但湯圓的主要成分糯米粉,對長輩與孩童來說,咀嚼與消化較為困難,內餡的熱量更容易造成負擔。營養師建議,紅白小湯圓一天最多吃20顆,若是內餡湯圓,吃2顆就等同半碗白飯,吃4顆芝麻湯圓得快走68分鐘(時速達6公里/小時)才能消耗掉熱量,所以最好在白天食用,以免影響晚間消化。
閱讀更多
2024-08-16
郭美懿
今年夏天特別熱,許多人狂吃冰品消暑,但可要小心別誤踩高糖地雷,讓血糖劇烈波動!有醫師就分享案例,表示52歲女病患原本血糖控制良好,但入夏氣溫動輒飆破30度,她大啖剉冰消暑,雖刻意將「糖水減半」,但因為愛吃芋圓、粉圓等高醣配料,血糖還是狂飆。醫師也建議,如果真想吃冰,剉冰比雪花冰好,霜淇淋較冰淇淋熱量低,改用杯裝而非甜筒,都是較好的選擇。
閱讀更多
2024-07-09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蔡翔霖
腸躁症(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影響全球數百萬人。它的特徵是腹痛、腹脹、腹瀉、便秘,或這些症狀的交替出現。腸躁症並不會導致腸道損傷或嚴重的健康問題,但它可能極大地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腸躁症常出現在50歲以下青壯年族群,女性又比男性更為常見,確切的成因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將介紹腸躁症的主要症狀、可能的成因、診斷方式以及有效的治療策略。
閱讀更多
2024-06-28
郭美懿整理
連日高溫,體感溫度動輒飆破40度,北部因「都市熱島」效應感覺更熱,甚至有學者示警「每年都是餘生最涼夏天」!面對炎熱潮濕天氣,中醫師特別分享夏季「暑濕、暑熱、氣陰兩虛、陰暑」4面向的養生對策,多吃某些食物,能消除暑氣、上火、煩躁等狀況。
閱讀更多
2024-04-27
河在英
我發覺自己對媽媽幾乎一無所知,她從不提自己的私事。在我的認知中,她生來就是我的媽媽,無時無刻在家待命,總是隨傳隨到。但身為有個性的存在時,她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閱讀更多
2024-04-10
郭美懿
台灣長期是洗腎大國,一些慢性病人知道血壓、血糖、高血脂過高會傷害腎臟,以為「蔬食加低蛋白飲食可以避免洗腎」,卻常過度解讀、斷章取義網搜資訊,或是輕信親友建議的養生知識。事實上,嚴苛管控鹽油糖及肉類海鮮的攝取,反而容易造成熱量不足、營養不良,肌少症等,甚至損害腎臟或消化器官。
閱讀更多
1/ 12
第 1頁,共 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