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世代變遷與價值觀念改變,越來越多熟齡族傾向活在當下、享受人生,也讓所謂的「SKI(Spending Kids' Inheritance,花掉留給孩子的遺產)」旅遊模式崛起。旅遊電商調查顯示,65%台灣人認為與其把留遺產給孩子,更願意花錢體驗一生難忘的夢想之旅上,其認同度高居全球第2,僅次於中國(84%)。
閱讀更多
2024-12-12
彭冠宇
轉涼的竹塹城,連續幾天趕著出差,睡眠極少,周六午後竟然在書房椅上打了個盹兒,我做了一個夢。夢中爸媽指著椅子上的一個長輩,我一瞧看傻了,是已經離開20多年的外公,大概仍是70來歲的模樣,還正疑惑這是怎樣一個概念的時候,對面另外一張椅子出現了已經離開12年的阿公,也是70多歲很好看的樣子,連皮膚都感覺有美顏的效果。聽著父親喊聲:「爸!」再看著阿公回應,即便已經看到桌上有一台高端智能的投影機,我仍禁不住地淚流。都12年了,那慈祥看著我的神情,深切刻在我心版上未曾模糊。我在椅子上冷醒了,卻給這個科技暖了,真有一天能有這樣的科技實力,肯定療癒撫慰許多心靈。
閱讀更多
2024-12-05
郭美懿
86歲作家瓊瑤4日驚傳在淡水住家輕生,家屬在今天(12/5)下午於瓊瑤臉書發出聲明,表示瓊瑤已如同她所說的「為自己的生命做主,瀟灑揮別人世,開啟另一段旅程。」告別式將不設公祭,也不舉行任何媒體會或紀念活動,不佔用社會資源。瓊瑤縱橫文壇半世紀,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對40歲以上的華人來說,有著跨世代的共同記憶。她的離世引發各界熱議,卻也有人擔心引發模仿效益,特別是高齡者面對這樣一個精神象徵的離開,更容易對死亡有過度美化的憧憬,覺得:瓊瑤都可以這樣自由地選擇離開,為什麼我還要痛苦、辛苦地留在這裡?
閱讀更多
2024-07-31
林永勝
老爺爺拿著一支小小的彩色布旗從屋裡走了出來,將旗子插在門口右側的旗座上,老婆婆也跟在他的身後走到門外,伸起微顫的右手指了指旗子,老爺爺伸手將旗面撐開,看了一下,又將整座旗子往右移了一步,老婆婆點了點頭,隨即兩人便轉身走進雜貨店裡。等待號誌切換綠燈的十字路口前,遇見轉角在地雜貨店的這一幕,看著儀表板上閃爍的數字時鐘,距離約定前往波佐見觀光會館的時間還有一點空檔,一時興起打了左轉方向燈,掉轉車子停在店門前的停車格。
閱讀更多
2024-07-15
黃靖文
靠著紙藤專業、居家收納絕活,寫了好幾本暢銷書的作家楊賢英,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對人生有了不同體悟。今年跨過70歲關卡,她不斷思考自己該如何面對老後、甚至離世的情境。「假如我離開了,你希望我留給你什麼?」楊賢英有次不經意的問起了女兒這個問題。她轉述,女兒稍微思索後直截了當地說:「大概是錢和房子吧。」楊賢英一時有些難過,但她很快回想起過去自己送走父母、婆婆的情境。開始感謝起自己能和女兒直言不諱探討生死議題。楊賢英說,我母親離世後留下一箱相冊,我放了5年不敢整理,鼓起勇氣翻開後我才發現,裡頭的人我都不認識,原來「父母珍視的回憶,不等於子女的回憶」。這幾年,她開始丟棄家中不需要物品,從照片、藏書,甚至是她出版的書籍。楊賢英說,做到斷捨離很簡單,「這就是一輛貨車就能解決的事」。
閱讀更多
2024-03-15
我年過60,又怎樣? 黎兒人生相談室之109
Q:我是健文,今年43歲、單身未婚。7年來我跟一位已婚42歲女同事交往,雖然知道她是有夫之婦,但她從一開始就說即將離婚,我才覺得可以交往,自認不是破壞對方家庭的第三者。原本我跟父母同住,還為此搬出老家,另外找了適合共築家庭的公寓,等著跟她結婚。我已經把她當伴侶,送她貴重禮物、一起奢華旅行或用餐,也給了她不少零用錢;但沒想到一等就是7年,實在不知道要不要繼續等下去?我覺得有點絕望,不知該如何是好?如果分手,是否可以要求她賠償我7年來的付出呢?想到她若是在敷衍,我就痛苦地活不下去;但要跟她分手,又想起往日濃情蜜意,也很難痛下決心!而且我7年來幾乎都是為她而活,因為感情不能公開,無法跟朋友深入交心,對工作也很不上心。我們在職場上每天都會照面,每週至少一次同床共寢,彼此還算信賴,我不覺得她在騙我,但是等待7年未免太久了!7年來她總不斷說「再等一下,等孩子上幼稚園,我就可以放心離開」;接下來又說「等小孩進小學,我就會提出離婚」。但現在她8歲跟9歲的兒子都已經上小學了,她還是沒下定決心離婚。我很擔心她接著會說要等孩子上高中等,那我要等到何時何日?她說因為兩個小孩都是男孩,婆家絕對會以她外遇為理由而不肯把養育監護權給她,所以等到孩子稍微大一點就好。先前我覺得要她跟幼子分開有點殘忍,但陷入「等待地獄」的人似乎是我,她還滿享受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看她開心,我也為她開心,因此7年就這麼忍了過來,等到我都不知道7年是長還是短了!
閱讀更多
2024-02-23
尚瑞君, 林祐亨
祐亨在高中學測已考上理想的校系後,有天從健身房運動完回家對我說:「媽媽,我今天中午不在家吃飯,因為明後天要考分科了,同學會回學校看考場,我要去幫同學他們加油鼓勵一下。」哥哥一直是個樂於助人又溫暖的人。我想起他剛考完學測的那天下午,原本他在樓上休息,結果突然間換了外衣說要出去幫國中同學到便利商店領包裹。原來,念高職的同學還在準備統測要去補習班上課,他的包裹最後一天沒領就要被退回,他突然想到就拜託哥哥幫忙,哥哥一口答應,馬上換衣服出門。
閱讀更多
2024-02-07
趙閎毅
隨著農曆新年的到來,家家戶戶準備慶團圓,老中青幼家人歡聚的時刻,大家從各地回到家鄉過年,正是長輩再開心不過的事,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長輩漸漸有失智的現象,更需要家人的陪伴、關心與諒解。
閱讀更多
2024-02-02
李玲玲
編按:婚姻中,「自由」永遠都是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也有許多人對婚姻自由度把握不當,導致離異。婚姻不是放羊,隨它漫山遍野的跑;婚姻更不是綁架,完全限制對方的自由。管束太嚴,就像勒住了對方的脖子,使得對方無法呼吸,那樣的婚姻又豈能長久?
閱讀更多
2023-10-17
彭蕙珍
在台北市八德路,台視旁邊有間很特別的音樂餐廳,中午賣著平價簡餐,晚上有歌手駐唱。店內聚集3到6年級客人,來這裡吃美食、聽音樂。神奇的是,餐廳常座無虛席。餐廳老闆是烏雲,年輕時曾在艾迪亞音樂餐廳駐唱,有感於台北市太少提供與他同齡者用餐、聽音樂的餐廳,56歲時開「MUSIC CORNER」(音樂角落)餐廳。前總統馬英九也是客人,每年生日都會帶著家人來這裡用餐並高歌幾曲。餐廳也吸引不少低調富豪,有時就坐在角落,安靜的聽歌。烏雲驕傲道:「這間店在美國很知名,很多人回美國後會問:『你有沒有去過音樂角落?』甚至很多朋友在加州10年沒見,來這裡才見到面。」最讓他的感動的還包括一些資深客人,有人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時,帶著親友來MUSIC CORNER,「他們將人生中的最後一場party辦在這裡。」愛唱歌的他,原本只是想讓夥伴們有個能盡情唱歌的地方,卻沒想到,MUSIC CORNER成為眾人的 美好回憶 。
閱讀更多
1/ 6
第 1頁,共 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