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9
大塊文化
65歲的徐教授,最近剛屆齡退休。在大半輩子把光陰都投注在教學與研究之後,好不容易可以悠閒下來,在家種花蒔草、含飴弄孫,也規劃要與太太一起出國旅遊。這天傍晚,就在自家院子裡修剪枯枝殘葉時,徐教授無意間發現沒在用力的左手,怎麼會顫抖個不停?
閱讀更多
2018-04-30
戚海倫
70歲的老先生,脾氣原本就不好,近幾年出現失智症狀後,由唯一同住的 老伴 擔起照顧責任。但 老伴 感覺負擔愈來愈重、愈來愈重……。老先生多次走失、也出現被害妄想、幻想的情形,獨力照顧他的 老伴 感覺身心俱疲,壓力也愈來愈大……。
閱讀更多
2018-04-25
廖元鈴
「我一生都在尋找真正的自己,不管到幾歲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名演說家吳娟瑜舉手投足之間,都洩漏著充足自信,很難想像這個被譽為「成長之母」的國際演說家,曾走過繳不出電費,只能直奔到馬路上痛哭的艱苦歲月。現已過花甲之年的她,過著充實又精彩的生活,不斷設定目標、鞭策自己成長,更思考著如何把自己的正能量,分享給更多同齡的「大大人」們。
閱讀更多
2018-03-05
林芷揚
家住台北市的80歲郭爺爺,最近記性比較差,郭奶奶原以為 老伴 只是年紀大了,沒想到郭爺爺參加社區篩檢,做了失智症篩檢量表後發現,疑似失智,護理師立即協助轉介至醫院,確診為初期失智。幸好發現得早,可以延緩失智症病程,也減輕郭奶奶的照顧壓力。
閱讀更多
2018-01-11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很多人說,要擁有幸福的「退休人生」,一定要具備以下「五老」: 老伴 、老友、老本、老居,和老身,然而我卻認為這些都太被動、太消極,好像如果不能牢牢抓住,晚年就會非常淒涼。誰說老來就不能有「新」意?
閱讀更多
2017-11-15
時報出版
從四十七、八歲到五十二、三歲,這個年齡層是女人最感到吃力的時候吧。四十多歲的終結,表明了女人已過了嬌嫩水靈的年紀,直教人焦慮和寂寞;步入了五十歲的門檻,意味著女人的一切都在走下坡路……而且總體而言,女人的閉經期差不多也在這個時候,身心的平衡也容易打破,甚至有些人還會經常發神經呢。
閱讀更多
2016-07-20
理性與感性的「人性」-洋蔥+蚊子
洋蔥醫師強調,照顧者身邊的人要支持她善待自己、適時喘息,身體的休息和心理的放鬆都很重要。照顧生命末期的親人,理想上至少要三個親友輪流,才不致心力枯竭。人力資源不夠,或陷入「老人照顧老人」的困境時,一定要尋求社會資源支持,才不會衍生出更多照顧者痛殺病人再自殺的悲劇。
閱讀更多
2016-02-04
口述/羅祥安、吳春蘭,整理/林麗娟
「我再過幾年就會退休了,但我們一家三口都會繼續騎自行車環島,當自行車運動的傳教士,把我們的幸福時刻,推動為大家的幸福時刻。」巨大集團執行長羅祥安說。他們夫妻倆首次應邀對談幸福之道,以下為對談內容:
閱讀更多
14/ 14
第 14頁,共 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