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7
李易紓
《今周刊》周四(10/7)舉辦第五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金管會證期局前局長王詠心,以「優雅退休 聰明投資」為題,分享台灣民眾因平均壽命再創新高,要如何因應「活太老、退太早、錢太少」這種潛在的長壽風險。
閱讀更多
2021-10-07
李易紓
《今周刊》今天周四(10/7)舉辦第五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跨海邀請專攻高齡健康的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老年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長島田裕之,分享如何預防失智症、肌少症。島田裕之在演說中,拿出醫學研究數據,證實做到「享受運動」、「與人群保持互動」、「注重營養攝取」這3點,就能有效延緩失智症、肌少症的發生,讓不健康餘命縮短。另外,立法委員、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金管會證期局前局長王詠心、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嘉義縣縣長翁章梁、醫師作家李偉文、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許瑞云也輪番上場,聊聊在中年後的熟齡人生,要面對的老後長照、健康、理財、心靈成長等課題。
閱讀更多
2021-09-30
林依榕整理
你準備什麼時候退休呢?根據調查,國人準備退休年齡越來越早,甚至聽到「退休」兩個字壓力極大,其中越年輕的人越想提早退休,但往往到了中年才發現,財務規劃準備不足,因而延後退休念頭。專家建議,年輕時就應該要及早做好理財規劃,理想年紀是30歲左右就要開始,最晚不要超過45歲,否則老大徒傷悲。
閱讀更多
2021-09-28
張家麒
「投資越簡單,人生越樂活」的樂活大叔施昇輝,先前獲大愛「人文講堂」邀請,與大家分享,不同於主流的投資理財觀念!以下為施昇輝演講內容重點:
閱讀更多
2021-09-15
江季芸
編按:2015年,43歲的銘傳大學企管系助理教授江季芸,開始正視高齡化和少子化對社會各層面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對教育界未來無可避免的衝擊。於是她擬定了一個「離開校園10年計畫」,決定超前部署退休金,目標是「10年後離開校園,每年領到100萬元的股利,當作退休金」。投入股市的第一年,她買進穩定配息、配股的金融股,也是存股族的最愛。隔年,185張股票變200張,讓她覺得如果持續 複利 成長,就能順利實現目標。但沒想到,第3年股利政策改成配息、不配股,股利縮水,股價波動也讓資產起伏,原本的計畫趕不上變化,為了確保她的10年退休計畫能成功,她稍稍調整了作法,她把投資方法調整成「波段存股法」,也就是「雙管齊下」的策略:「波段價差」+「股利再投入」,5年的投資成效,300萬元變成1,300萬元,提早滾出千萬退休金,2020年,股利年領60萬元,朝向股利年領100萬元的目標邁進。
閱讀更多
2021-08-05
葉銀華
看財報,要先看現金流量表,除了可了解公司營運,而且很重要的是,現金流量表是以現金基礎編製,與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應計基礎編製相比,比較不容易被公司管理階層操控用來做假。
閱讀更多
2021-07-23
朴書雲
既然兒子結婚了,就應該承認兒子組建了全新家庭的事實,像緊抱在懷裡的孩子那般對待兒子的話,最痛苦的人是媳婦...
閱讀更多
2021-07-23
孫悟天
小資族存股還能節稅,報稅更有利。以一個月薪40,000 元的上班族來說,若存入年配息率6% 的商品,分別以100 萬、200 萬、300 萬和800 萬來計算,因為目前股利可抵扣稅額為8.5%,可抵扣金額上限為8 萬元,因此原則上股利總額在94 萬元以下,都可以抵稅。
閱讀更多
2021-07-14
樂透人生─吳家揚
Q:我是林先生,50歲,在500大企業任職,是高階管理層,因為長期工作壓力大,身心處於亞健康狀態,體檢時有三高標配(血壓、血脂、血糖),這一兩年,壓力大到半夜會驚醒,甚至說些和工作有關的夢話。我老婆自己也有在工作、投資,她不忍心看我這樣,算算現在手頭有1000萬現金,股票基金和儲蓄險有1000萬元,而房子車子都沒貸款,每個月的生活和娛樂的花費大概5萬元,她認為這樣應該能支應未來的退休生活,看我要不要早點退休。我是有點想退了,但是又有點害怕,我想問問,這樣的退休金規模,真的可以退休了嗎?夠用嗎?
閱讀更多
12/ 21
第 12頁,共 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