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9
菲爾‧史塔茲
編按:本書結合了榮格心理學的「接受陰影」、「解讀夢境」、「追求個體化」理論,與作者史塔茲醫生40年的執業經驗,整理出30個從低谷突破的靈性哲學。不同於傳統心理治療將人停留於過去,本書強調行動與改變,帶領讀者擺脫對物質的執著,轉而與高階原力連結。書中文字溫暖而不失力量,既有哲學深度,也兼具實用性,適合所有正在探索生命意義、尋找幸福之路的讀者。
閱讀更多
2022-10-21
德瑞克・金尼
那天是聖誕節,我和家人正準備前往附近的遊民收容所當志工。我們要在那裡協助分發衣服、鞋子和其他捐贈物資。四個孩子本來對這次的志工服務很興奮,但因為他們現在抱著聖誕禮物賴在沙發上,竟有點捨不得離開家。
閱讀更多
2022-05-13
吳若權
愛自己的前提,必須先相信自己是被愛的。或許你有很多不被愛的經驗,但那些都只是妄念與幻相。無論陽光燦爛或雲雨飄飛,想流淚時,只要抬頭仰望天空,就能發現自己並不孤獨。當全世界的人都背棄你,至少生命依然愛你。
閱讀更多
2022-04-15
留佩萱
我們內心除了有不同「部分」(parts)外,還有一個「自我」。當你的內在部分能夠暫時跟你分離,剩下的就是你的存在、你的本質。
閱讀更多
2022-03-16
陳亭均
爸爸朱西甯曾想像自己有個故鄉在山東臨朐,朱天文、朱天心姊妹至今仍念著恩師胡蘭成的禮樂江山。時代變得好快,世人記得什麼?忘了什麼?姊妹倆透過筆,記錄下她們欲妥善存放的記憶。
閱讀更多
2020-11-06
周梵
愛自己的最高境界,就是真正明白,你是你的世界中的神。你的世界當中,所有你能感知到的事物都和你有關,你創造出了它們在你的世界中的樣子。
閱讀更多
2020-10-28
洪培芸
「我時常懷疑自己,也覺得很自卑。老公選了別人,我怎麼自圓其說?我怎麼相信我的條件比較好,或者還不錯?」先生出軌,被提離婚之後的她,時常用法官的視角檢視自己,評判自己。她相信事出必有因,凡事必然符合邏輯:伴侶偷吃一定是自己有問題,若不是出在外貌,就是出在個性。她深信外貌可以整形,個性可以調整與學習。
閱讀更多
2020-05-01
小虎文
熟年要住得好,千萬不要「等到老了再說」!長期擔任居家生活書籍的採訪記者林黛羚說,中年是重要的關鍵預備期,否則等到60歲、70歲後,可能已經沒精力與設計師打交道,或是口袋不夠深,已經沒有預算再投入裝修了。
閱讀更多
1/ 2
第 1頁,共 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