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顧浩然
一旦我們的心,因著我們愈因為了解「我何以是現在的我」,並且因此而願意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時,我們也許就有機會以相對寬容的接納的態度,去理解那些讓我們生氣,甚至讓我們受傷的人何以如此?同時,也有機會放下對自己的責備或批判。
閱讀更多
2019-11-20
研之有物 / 劉芝吟
不論老後是否靠自己,爸媽總期待孩子離家有了一片天,仍會時不時回家探望陪伴。中研院家庭動態調查費時 20 年,追蹤台灣家庭的互動模式,東吳大學經濟系教授陶宏麟從中發現單身女兒最常探視父母。研究成果挑戰了西方經典示範論觀點,反映性別差異影響家庭互動,也預示臺灣未來可能將由大齡女子承擔較重的養老壓力。
閱讀更多
2019-11-20
林芷揚
「我的命是黃醫師救的!」59歲的林女士20多年前因不明頭痛,看遍各科醫師,每天吃藥長達8個月卻苦於找不出原因,期間甚至因為頭痛從樓梯摔下來、在馬路中央昏倒,直到遇見黃金山醫師,才終於得救!
閱讀更多
2019-11-13
黃文彥
不少人常問,到底吃哪些食物可以抗癌?營養師建議,可以從彩虹蔬果的概念,攝取不同顏色的食物來源,歸納出有效抗癌的天然食物。
閱讀更多
2019-11-08
吳思瑩
是家醫科醫師,同時也是心臟內科名醫的陳衛華,在30年間罹患了三種癌症:骨癌、腎臟癌、甲狀腺癌,抗癌至今,身體狀況愈來愈好,且聽他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成功戰勝癌症。他也在對抗癌症成功後,勉勵自己,以及每一個人:只要勇敢活下去,你的人生肯定更精彩!
閱讀更多
2019-11-04
水ㄤ、水某
初來乍到時,她曾許下一個願望,希望這個家會有個主人,有個幸福的家庭與孩子的笑聲。本來以為在異鄉會有豔遇,嫁個好男人,為他生下孩子。沒想到最後卻是自己的好友懷孕,來到這裡生下了孩子,而自己則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女主人。換個角度看,法蘭西絲的確實現了她當初的願望。
閱讀更多
2019-10-09
潘懷宗
根據研究, 喜歡運動的女人,較不易骨質疏鬆症,骨質流失度會比不愛運動的女人來得低。女人骨骼到了35歲是發育最高峰,自此之後,每年就以1%的速度流失,易骨質疏鬆症,到了40歲以後,流失速度增加為2%,更年期後的5年,每年骨質流失速度會增加到3%至10%,是骨質疏鬆症危險族群。年輕時沒有存夠骨本, 一個不小心跌了一跤,很容易骨質疏鬆症、造成骨折,及早進行規律運動,才能延緩骨質流失,遠離骨質疏鬆!
閱讀更多
2019-10-03
吳思瑩
醫師也會腦中風?具備中西醫雙執照的神經內科醫師邱顯學,41歲那年急性腦中風,當下他為自己扎針,脹麻感頓時退散;復健調養2周後,他重新上班看診。從腦中風到恢復正常作息,邱顯學如何用中醫針灸救自己一命?
閱讀更多
2019-09-20
林信男
一項由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心理學教授發表的研究顯示,只要觀察一個人的臉,就可概略研判其社會階級與經濟狀況,而五官當中,又以眼睛和嘴巴,最容易作為判斷依據。
閱讀更多
12/ 19
第 12頁,共 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