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6
華人健康網
罹癌不可怕,怕的是沒有力行好的習慣,只會坐等奇蹟!罹患肝癌不放棄,走過10年抗癌的艱辛路程,始終抱持樂觀態度正能量,充滿活力與健康的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教授韓柏檉,分享自己抗癌三件大事情,就是心、動、吃的調整,以及最令人好奇的是他力行的「抗癌餐盤」食譜,其中每天必吃的除了薑黃飯之外,還有特別配方的蔬果汁。
閱讀更多
2019-04-30
陳婉箐
心臟學界權威雜誌《循環(Circulation)》2015年刊出一篇報導指出,喝咖啡者並沒有較高的心臟疾病風險;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團隊2017年最新發表的 論文 ,更總結出每天喝3~4杯咖啡(一杯約250ml),對健康利大於弊,相較於不喝咖啡者,早逝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均較低。(如怕晚上睡不著,請適量飲用即可。)
閱讀更多
2019-04-23
林芷揚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葉昌明吃素近20年,讓自己的低密度膽固醇常維持在心血管疾病的標準70以下。他在看診時總是分享吃素保持健康的經驗,有的糖尿病患者在改變飲食後就能減少用藥量,有人甚至可以停藥。
閱讀更多
2019-04-08
鄭閔聲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但在台灣,由於健保支付制度的財務誘因,以及民眾對疾病的恐懼,出現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健保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唯有建立正確的醫療品質觀念,才能分辨醫療行為的合理性,避開無處不在的過度醫療陷阱。
閱讀更多
2019-02-18
高寶書版
經常有人問我,吃宵夜是不是會得胃癌?太晚進食往往被認為會「傷胃」、「讓胃無法休息」,甚至是引發胃癌的罪魁禍首。
閱讀更多
2019-01-24
時刻旅行
我有位朋友畢業後進入房仲業,莫約半年就賺進了半桶金,這讓當時還在 論文 苦海中載浮載沉的我無比羨慕,她卻對我說:「我不快樂。」
閱讀更多
2019-01-15
留佩萱
20211209編按:新北永和的「無頭人彘分屍案」12/8宣布破案,兇嫌是54歲符姓男子,因不滿84歲老父長期對77歲失智母親施暴,憤而行凶棄屍。符男和媽媽在警局時情緒激動,他一度悲喊:「不知道媽媽怎麼熬過這晚…。」同一時間,高雄也有79歲老先生在家死亡,驗屍後發現他是長期被鈍擊打到大量出血造成,原來是他70歲太太年輕時常被家暴,直到先生14年前中風臥病,她決定展開報復行動將先生虐死。在婚姻中女性面對家暴,常會選擇長期隱忍,22年前《家庭暴力防治法》誕生的起因,也是因為喧騰一時的「鄧如雯殺夫案」,鄧如雯及家人長期承受丈夫暴力虐待,在歷經7年後,先生又再恐嚇殺她全家時,鄧如雯為了保護家人,趁先生熟睡時將其殺害。不少人會問,長期被家暴為什麼不離開?諮商心理師表示,其實不該再問:「為什麼她不離開?」,而是要問:「為什麼他會打人?」,以及「為什麼我們可以容忍他打人?」
閱讀更多
2018-12-28
廖元鈴
一封請求信,意外打動科技部長陳良基的心。陳良基決心推動一場從「社會需求」出發的科技計畫,為社會有需求的角落找到解決方案,讓台灣的科技被真正用來改善生活的不便。
閱讀更多
2018-12-05
黃慧玫
養生非難事,藥學專家楊玲玲博士分享,只要備有家常白米、電鍋與果汁機,就能做出美味可口又符合健康意識的平價食膳─米湯,為全家人儲備健康活力。
閱讀更多
14/ 19
第 14頁,共 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