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2
段詩潔
(今周刊1405)「很多人憑感覺做事,這是很危險的;我們分析師喜歡以數字為準,有科學、有數字,算出來我才會安心。」前知名外資分析師楊應超這麼說。
閱讀更多
2023-11-21
唯泰老師聊股事 / 陳唯泰
這幾年擔任證基會樂齡講座的講師,讓我對退休理財有了更深一層地認識。
閱讀更多
2023-11-20
邱佳靈
當人生不照劇本走,該如何擺脫窘迫,找回從容與自在?56歲的鐘麗芬,在營造業服務20多年,原以為可以安穩地待到退休,未料人生卻在47歲那年轉了個彎。當無常成為日常,她選擇嘗試新事物,積極地為自己佈署中年好時光。
閱讀更多
2023-11-15
李易紓整理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00878)第4季配息金額拍板!每單位配發金額0.35元,以周二(11/14)收盤價20.53元計算,單次殖利率1.7%。今年4季配息合計1.24元,年均殖利率6.2%,除息交易日訂於周四11/16,最晚只要在周三11/15前持有或買進,皆可參與本次配息,配息將於12/12發放。週三一開盤大盤暴漲逾200點、攻上17000點大關,00878除息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最高也來到20.82元。
閱讀更多
2023-11-06
吳佳駿, 劉詠廷, 邱家潔, 蘇裕豐, 葉國平, 曾智群, 巫奉約, 吳宜倩, 王芷湄, 李健儒
當鐘聲敲響62歲的時刻,即將踏入退休的大門,我們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忐忑。對於這即將到來的時刻,有一個問題似乎困擾了每個人,那就是「那筆退休金該如何規劃?」
閱讀更多
2023-11-05
吳淡如
萬事萬物都是投資。這個理論來自於日本知名的 財經 作家,也是重要金融機關的投資長奧野一成。用你的機會成本選擇一件事來做,就是十足的投資行為。他舉的例子是一個學生參加桌球社,下課後花許多時間練習,最後贏得比賽,這也是一種投資行為。能夠拿來投資的籌碼,不只金錢,還有時間。你投資時間去麥當勞打工,賺取工讀費用,不管是當學費、生活費還是娛樂費,那都是投資行為。
閱讀更多
2023-11-02
吳秀樺, 林惠君
「童醫師,台一線清水彎道發生車禍,我把受傷的人載來了,你趕快看看,」一位計程車司機身上沾著未乾的血漬,口中不斷嚷著,神色緊張地直接衝進童醫院。聽見動靜,穿著白袍的童醫院院長童瑞欽立即起身,馬上帶著護理師與助理跟隨計程車司機衝出門外,大家合力將受傷嚴重的病人抬進診間,準備開刀治療。這是70年代初期,台中沙鹿童醫院經常出現的景況。50年前,那裡還是醫療資源不足 的地方,沒有救護車、沒有推床,因此, 當中部海線民眾發生意外時,為了爭取搶救時間,傷患都是由計程車司機直接送到醫院。「傷患必須包紮、固定好才能移動,這是現在才有的緊急處置觀念,當時大家都不懂,」剛退伍就到台中沙鹿童醫院,幫大哥童瑞欽處理行政庶務工作的童綜合副董事長童瑞龍,回憶起如今看來可能有些難以想像,卻又真實發生的故事。
閱讀更多
2023-11-01
翁申霖 整理
歲末年終,銀行開始大動作清理「呆卡」,永豐銀、一銀率先發聲,接著中信銀、台新銀也加入戰局,而兆豐銀行也宣布,2024年度的主要策略是提升有效卡數,同時也會清理部分無效卡。兆豐銀指出,目前主要先針對「持有多張兆豐卡」的客戶,其名下卡片已「連續2年以上沒有消費的呆卡」,採取不主動續卡或邀請停卡的方式來進行清理,以降低信用卡發卡及維運成本。針對各家銀行接連出招整頓「呆卡」,有專家認為,銀行開始執行「清卡」動作其實是好事。根據《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理財達人寶可孟(賴孟群)受訪時表示,「清卡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好的,身上放1、20張信用卡也不見得都會用,放身上還可能遺失,甚至被拿去盜刷,這都是持卡人自己要額外承擔的風險。」究竟一個人身上要持有幾張信用卡比較妥當?寶可孟建議,「可從國內主力卡、海外消費卡及主力通路卡這3方向持卡,每種選擇1張或2張其實夠用了。」以國內主力卡來說,因主要還是在國內生活,可以挑選1張國內高回饋的信用卡,刷卡還能賺回饋。此外,如今疫情過去、國門大開,不少人開始恢復出國旅遊或出差,寶可孟指出,這時可以選1張海外刷卡高回饋信用卡,目前海外回饋卡都有3%以上,因此,出國帶1至2張信用卡就夠用。當然,還有1張信用卡可以鎖定自己常去的主力通路,如果使用的是行動支付,行動支付給的回饋通常不是恆久不變,這時可以留下一張高回饋卡,這樣使用行動支付就可拿較多回饋。「其實皮包中放3張信用卡就夠了,不用辦到1、20張卡。」停卡是否會影響個人信用?寶可孟表示,這都是正常停卡,不是因信用不良停用,屬於合理範圍,不會影響聯徵信用。
閱讀更多
2023-10-27
李雪雯
邁入中高齡階段,你一定要做到的「老後財富自主」,輕鬆規畫你的長壽人生,妥善規畫退休金流,養錢防老,才能活到人生的最後一刻,都有錢可用。
閱讀更多
2023-10-11
段詩潔
為掌握身體健康狀況,民眾多會定期到醫院健康檢查,卻鮮少為了解「財務健康狀況」做資產健檢,也因此容易錯失挽救機會。藉由國泰世華銀行進行的「二○二三台灣全民財務健康大調查」,得以窺見台灣全民財務健康全貌,讓每個人都能夠距離「提早退休」更進一步。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