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6
陳詩慧
關注財經新聞和總體經濟的第一步後,可以尋找美國股市的熱門產業,從熱門產業中挑選出前兩大的龍頭股,再找出台灣相對應的產業與公司,挑選產業前三名的公司,並研究財報,挑出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股票買進。
閱讀更多
2022-04-26
陳重銘
一般上班族不僅要養家活口,還要貸款買房,給家人遮風避雨的保障,幾乎耗盡所有財力與精力,如果還想擠出錢來投資理財,給自己種下「財務自由」的未來,那個負擔恐怕不是每個人可以承受的。薪水就那麼多,養家、買屋、投資等需求,幾乎不可能樣樣順利達成,於是就要重新排列組合,把不急迫的先拋到一邊,然後把最重要的擺在前頭。如果你真的想要在往後享受「財務自由」,讓你的「資產」產生的「利息」,足夠支付生活開銷,不必再靠勞力來工作賺錢,若你不是富二代,就只能靠投資理財了。因此,年輕時所有資金的規畫,還是要以投資為最優先,先買進能幫你產生「利息」的「資產」,其他不急迫的車子、房子……只能先放在一邊,而且為了增加投資的金額,你還必須認真工作,尋求事業上的突破。
閱讀更多
2022-04-15
托比.馬帝斯
作者托比.馬帝斯身為一名稅務律師,他的使命是幫助投資人和企業主留住更多財富、成長更多財富。他是安德森法律集團的創辦合夥人,幫助安德森從商業與資產規畫開始,發展成業務蒸蒸日上的稅務和註冊經紀服務公司,在全美國有數以萬計的客戶。托比.馬帝斯表示,自己的成功歸結於總是持長期觀點。長期的觀點要多長?⸺無限!所以他把自己的方法稱作「無限投資」,並告訴學生,持有的期間是永遠。買進某樣東西的目的不應該是獲利時賣出。當然這並不表示永遠不要賣掉資產,這只表示買進的目的不是要賣出,而是要用這個資產來持續創造資金,這樣就可以避免不是以事實為基礎的魯莽決策。更重要的是,就算他們賣掉了,也不是把資產賣出,而是把這個資產換成別的資產,因為他們看到別的地方有更好的機會。
閱讀更多
2022-04-06
叢非從
弟弟單身,收入略高於我,完全有能力 買房子 。而我有房貸要還、有兩個孩子要撫養,有段時間老公還待業,媽媽卻想方設法要我把存款拿出來『借』給她,幫弟弟付全額 買房子 ...
閱讀更多
2022-03-25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您是否曾想過:「或許有一天,我必須一個人老去......」如果有,當您思考這個問題時,心中的感受是什麼呢?是擔心、害怕?還是,即便如此,我仍然可以將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多采多姿,逍遙自在!
閱讀更多
2022-02-21
于美人 採訪撰文/張靜慧
人生的路,誰不是死路一條?從母親身上看見的豁達,不用未知的事來折磨已知的人生。當觀念改變,人可以活得很自在。
閱讀更多
2022-02-21
崔民寧
本書作者崔民寧,在銀行負責受理存款、信貸等多種金融業務,每天都會接觸很多來存錢和借錢的客戶。 她近身觀察、刻意聊天,14年下來得知:一個人對待錢的態度及投資方法,將決定這個人以後是窮還是富。 她自己親身實踐這些觀察,畢業(相當於月薪3萬4,000元)後就存到第一桶金(約新台幣50萬元),數年後開始投資房地產,花10年存到20億韓元(約新台幣4600萬元),當起包租婆,達到財富自由。
閱讀更多
2022-02-17
小虎文
「我19歲那年思考過,我大概不會結婚,或是很晚婚;到了29歲適婚年齡後,我便想著,那等我老了,誰來照顧我呢?從那刻起,我便計畫『退休』這件事。」個性獨立積極的粉圓妹,在43歲「開除」老闆,如今5字頭的她,其實已經退休了8年。
閱讀更多
2022-01-20
畢德歐夫
原來這位大哥以前是軍官退伍,後來又進公部門賺錢,孩子國小的時候,他太太因為癌症過世,一直覺得對孩子虧欠些什麼,女兒比較貼心,這是他真心說出的一句話。兒子跟媳婦呢?明明讓他有諸多不滿,但他還是出來開計程車,多少賺個幾萬塊,將來幫孩子存一點本,因為孩子收入雖然不錯,卻沒有存錢的觀念...
閱讀更多
2021-12-27
好房網News 記者 黃暐迪
知名政論節目主持人鄭弘儀2014年買下北市大直水岸第一排豪宅「代官山」9樓戶,坪數77坪另外有3個車位,總價1.9億元換算每坪232.7萬元成交,房子登記在老婆彭淑惠名下。鄭弘儀對投資理財很有概念,在買下「代官山」前,與妻小住在新北市新店山區別墅「青山鎮」,房價從完工的1500萬元到3500萬元,一路漲到6千萬元甚至破億都有。
閱讀更多
7/ 17
第 7頁,共 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