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資格

顯示第 28129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60歲擺脫包袱,站在屋頂上跳舞!特斯拉CEO的母親:別讓年齡侷限,才能活出快樂人生

tCol 2020-06-29

梅伊・馬斯克

60歲擺脫包袱,站在屋頂上跳舞!特斯拉CEO的母親:別讓年齡侷限,才能活出快樂人生

人生中常會遇到被要求去做讓自己感到不安的事情,例如,公開演講。許多人都對此感到恐懼,這是人之常情。你也許必須在會議上站起來做介紹、向客戶簡報,或說服一群投資人你的事業很值得。

閱讀更多

50歲後轉念就是幸福,再無法原諒的事,也有和解的一天!放下,心更寬

tCol 2020-06-22

朴民根

50歲後轉念就是幸福,再無法原諒的事,也有和解的一天!放下,心更寬

雖說如此,要歷經各種情緒之後,才會產生原諒的情緒。在浮現「好吧, 原諒他又怎樣」的念頭之前,得跨過無數的江水和沙漠。勉為其難並急著原諒他人是大忌,最穩妥的方式是,先沉浸於其他的好情緒中,直到產生原諒之心之後,再開始思考原諒。

閱讀更多

不依賴子女,獨立自主地活下去!50歲的縱情自在是活得「任性」、不對自己心意說謊

tCol 2020-06-20

保坂隆

不依賴子女,獨立自主地活下去!50歲的縱情自在是活得「任性」、不對自己心意說謊

我超過55歲之後,向服務的大學附設醫院提出辭呈。那家醫院給了我「教授」的頭銜,以受雇的醫師而言,是讓我順利升遷;若要抱怨的話,也可說是站在一個被懲罰般的立場,但我仍十分感謝院方的照顧。

閱讀更多

勇敢為自己活一次!乖乖牌中年叛逆,40歲後遇到幸福真愛,人生從此沒有遺憾

tCol 2020-05-29

小虎文

勇敢為自己活一次!乖乖牌中年叛逆,40歲後遇到幸福真愛,人生從此沒有遺憾

她在世界各地流浪、冒險,最後在以色列的旅途中,遇見了一生摯愛。不做乖乖牌,人生可能因闖蕩而增加了痛苦的經驗,可是也因此增加人生的刻度,有愛過、傷過、愛過,也活過。最後發現,「叛逆」是為了勇敢逆轉自己的生命。

閱讀更多

親子關係》放下父母,才能真正獨立!中年後學會關係「斷捨離」,明白彼此都是獨立個體

tCol 2020-05-15

山下英子

親子關係》放下父母,才能真正獨立!中年後學會關係「斷捨離」,明白彼此都是獨立個體

我問自己一個問題。過去我一直看不起「媽媽追求的價值觀」,但遵循她的價值觀得到的結果,是否讓我感到開心?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如此,我是否應該將自己的價值觀套用在媽媽身上?一昧地指責囤積東西的媽媽,要她丟掉自己的東西? 答案也是否定的。

閱讀更多

教養,是為放手做準備!不怕養出惹事的孩子,她告訴孩子:18歲就要開始經濟獨立

tCol 2020-04-30

小熊媽(張美蘭)

教養,是為放手做準備!不怕養出惹事的孩子,她告訴孩子:18歲就要開始經濟獨立

身為父母,或許該做的是提醒孩子: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提早做好獨立的準備!

閱讀更多

0425更新:新增1例、共429例確診!居家隔離/檢疫期間奔喪,有條件開放

tCol 2020-04-25

林芷揚

0425更新:新增1例、共429例確診!居家隔離/檢疫期間奔喪,有條件開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20多歲男性,為敦睦艦隊(磐石艦)實習生。

閱讀更多

退休的父母要「自私」一點,財產不見得給孩子,留下「這個」禮物才最珍貴!

tCol 2020-04-17

蔡佳芬

退休的父母要「自私」一點,財產不見得給孩子,留下「這個」禮物才最珍貴!

對子女最好的愛,是父母自己的成長、有能力愛自己、有能力愛彼此。因為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有能力給予孩子真實的愛。

閱讀更多

照超音波以為良性腫瘤,沒有回診追蹤...最後竟已肝癌末期!老後不想悔不當初,省掛號費...3惡習快改

tCol 2020-04-13

陳志金

照超音波以為良性腫瘤,沒有回診追蹤...最後竟已肝癌末期!老後不想悔不當初,省掛號費...3惡習快改

醫生在意的並不是掛號費,而是其背後代表的意義。「我提供了專業,你就必須付費。」偏偏很多病人不了解,他們只是想辦法省錢。這種狀況甚至也發生在自費門診,有位醫師朋友就分享,一對前來「諮詢」遺傳疾病的夫妻,看診結束後,覺得「只是『問問題』而已,為什麼要付掛號費?」⋯⋯

閱讀更多

50歲後的財務規劃,就是別再給子女金援!讓孩子獨立,你一定要放下這件事

tCol 2020-04-11

李佳蓉

50歲後的財務規劃,就是別再給子女金援!讓孩子獨立,你一定要放下這件事

從事保險業多年,一路走來,很多客戶都變成了朋友,我也看著他們的孩子一天天長大。理論上,當孩子踏出校園、進入社會,父母就可以卸下肩頭重擔,過起輕鬆的人生,然而,成年兒女無法經濟獨立,倚靠父母的收入度日,這樣的「啃老」例子也時有所聞。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