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1
丁菱娟
前幾天跟一群熟齡朋友聊天,大家聊到數位化的衝擊及不適應感,紛紛拿出自己的體驗來抒發,尤其是不舒服的經驗,讓大家忍不住詢問彼此:「是不是真的老了?」
閱讀更多
2023-06-27
丁菱娟
年紀越長越想把老朋友找回來,大家常掛在嘴邊的那句「朋友還是老的好」成了同學心中的共同OS。相知半輩子,共同經歷過彼此最天真、最單純的歲月,在這群人面前你可以不用做作,不用偽裝,因為你最出糗的時候他們都看過。大家相伴,快樂相隨最是重要。生活中有辛苦、有挫折,在相互吐苦水的抒發過程中也漸漸被療癒了。
閱讀更多
2023-05-18
丁菱娟
年過50後的我們正在逐漸老去,父母老化速度卻比我們更快速,甚至更接近人生盡頭。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年過50後的人都需要面對。不管你願不願意,父母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刻,刻不容緩。
閱讀更多
2023-04-24
丁菱娟
子女結婚成家之後,他的家是跟另一半一起築起,父母的家則是原生家庭,我們觀念一定要改變,到兒子媳婦的家是去作客,你沒有自主權,不要再雞婆的出太多意見。
閱讀更多
2023-03-24
丁菱娟
年輕時,如果你問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肯定回答想成為「成功的人」,負責任且快樂的人。但現在的我會回答,想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年輕時覺得成為成功的人很重要,熟齡之後卻認為成為有趣的人更重要。因為有趣的人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趣的人一定會過日子,不會讓自己無聊,也會令人愉悅,因此我現在想結交的朋友,也希望是有趣的朋友。
閱讀更多
2023-03-23
安德魯.哈藍
每每我問大家為什麼希望做某件事、買某個東西、達成某種目標、或是協助某個人時,得到的回應確實各有不同──但這僅限於一開始,如果我繼續追問「為什麼」,得到的答案聽起來就都一樣了。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行動或決定讓自己感到快樂、安全、或無後顧之憂。換句話說,驅動我們的就是生活滿意度。舉個例子吧,想像一下你心目中最無私的行為(純粹出於善意的行為),然後問大家為什麼要這麼做。根據我的經驗,如果我繼續追問「為什麼」,對方可能會開始說:「因為這就是應當做的事啊。」然而,當我追問「這為什麼是應當做的事?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到頭來大家都會說,因為那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全人、活得有目的、或者感到快樂。
閱讀更多
2023-03-13
吳挺絹律師/理財規劃顧問(AFP)
今天預約視訊諮詢的客戶,是來自高雄的一對母女。母親王媽媽已70餘歲,而女兒王小姐則是40歲上下。父親過世後,就是母女倆相依為命,互相照顧彼此。
閱讀更多
2023-02-13
丁菱娟
很多人年輕的時候為奔波生活而忙於工作,幾乎沒有心思好好沉澱下來享受生活。而今退休了,工作量減少,養育兒女的重擔漸漸卸下來,壓力相對小,照理說步調要慢下來,心情放輕鬆,可以好好過生活。但我卻發現,好多人不知道要如何安排沒有工作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3-01-12
聯合報 記者楊起鳳
前中視小生、資深台灣演員江長文驚傳在去年11月16日於北市自家11樓墜樓身亡,享壽76歲,據了解江長文長期為病痛所苦,警方調查後確認無外力介入跡象,不排除因此輕生。長期和他合作的製作人周遊聽到消息後不敢置信痛哭說:「我4、5個月前才跟他聯絡還好好的啊!怎麼會跳樓呢?」
閱讀更多
2022-12-27
丁菱娟
我每年會給自己預定明年要做的3件事,其中有兩件與工作比較相關,另外一件就是有關休閒、娛樂,或健康體能的挑戰。譬如有一年我的3件事包括:寫一本書、完成一項線上課程的計畫,另外一件就會是單車環島、爬玉山或是背包旅行等這樣的安排,讓我覺得來年的3項任務不會那麼單調無聊。
閱讀更多
4/ 10
第 4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