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
林維信
萬清的爸爸工作非常忙,因自知陪伴孩子不多,所以他會關心萬清的功課,送萬清想要的東西。但有時他會看不慣萬清的行為,認為萬清東西沒收好、學習不夠認真、說話不夠有禮貌。讀小學時,萬清對於爸爸突然的嚴厲會害怕、無所適從,還曾因爸爸發大飆而嚇哭。但上了國中後,萬清對此感到不耐煩。
閱讀更多
2024-03-22
林靜君談心室
再好的事情,都有光明與黑暗兩面。你的蜜糖,是她的毒藥,每個人的期待、觀點、信念可能完全相反,要在團體裡取得每個人絕對地滿意,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本來比較迎合傾向討好性格的人,要特別注意別陷入「要討每個人喜愛」的陷阱。
閱讀更多
2024-03-21
郭美懿
才從3天的小旅行歸來,徐瑜璘像是汲飽了陽光與空氣,格外顯得神采奕奕。身為6年級生後段班,她是職業婦女、也是三寶媽,卻硬是擠出時間,拋夫棄子一個人去旅行,讓人詫異又羨慕無比。「我一年大概會出去一次,即使跟團出去,也會需要一段時間是我一個人。」對她來說,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是放鬆、是療癒——做什麼事情無拘,卻都是珍愛自己的一種方式。
閱讀更多
2024-03-18
吳淡如
我一直都是這麼認為,經濟學上最對我最有用的名詞,也是最簡單的名詞,叫做「沉沒成本」。心理學上,有所謂「沉沒成本的偏誤」,也就是人們太在意過去發生的事情,把已經不可能挽回的損失當成重要的成本來計算。 舉個例子來說,今年你賣股票賺了錢,卻一點也沒開心感,你想的是過去十年其實你賠的比現在賺的多。又或者,明明你現在過得挺好,偏偏一直要緬懷曾經的不幸。
閱讀更多
2024-03-14
蔡宇哲, 蔡佳璇
我問過很多人,大家很常把休息當成是工作結束之後「順便」停留的時間,或是認為等待下一階段工作的這段空白期就叫做休息。用這種想法來看待休息的背後,就是認為休息其實是沒功能的、是被動的,是不需要主動安排在生活當中的。
閱讀更多
2024-03-08
廖心筠
每次到府整理遺物,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物品,而是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畫面。說到底,我們整理的不只是物品,而是一段回憶。唯有願意鬆手,和過去好聚好散,才能敞開雙手擁抱未來。
閱讀更多
2024-03-08
照護線上
攝護腺癌是非常常見的男性癌症,好發的年齡層是比較偏高一點,平均大概在60歲到80歲之間,攝護腺癌非常常見,不過我要跟大家強調的是,攝護腺癌相對比較友善,因為攝護腺癌癌細胞的生長速度,相對是比較慢的,是屬於一種比較像慢性疾病。
閱讀更多
2024-03-07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雖然我愛我的家人,但我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個人空間和自由。拒絕過分的要求,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家人跟自己。拉出一些空間,我們才有呼吸的可能。
閱讀更多
2024-03-06
劉潤
如何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學習,擁有智慧。在這個時代,想要活得很好,需要知識,但更需要智識。 如何獲得人生的成功和幸福?依靠智慧。世界過於複雜,有太多不確定性,需要智慧為我們指點迷津。 是否擁有智慧,以及擁有什麼層次的智慧,決定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閱讀更多
2024-03-05
角子
「角子,在努力了那麼久之後,今天我們終於還是分手了,我好害怕,要再次走上那條辛苦漫長的癒合之路……」我看著這位讀者發來臉書的訊息,那是每個用情至深的人,都曾經走過的路。我們害怕前方,那些正在等著我們的寂寞和傷心……害怕到都忘記了,那其實是你在那份感情裡,早就已經走過的路。
閱讀更多
12/ 30
第 12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