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醫病關係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41

健康檢查項目多 醫師教你小撇步

tCol 2018-05-24

健康醫療網

健康檢查項目多 醫師教你小撇步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已有定期健康檢查的概念,但面對令人眼花撩亂的健康檢查項目,受檢者多在意檢查結果能否反應真實的身體狀況?提供了多少健康保證?成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崇豪醫師表示,想要選擇健康檢查,應確認檢查項目是否達到最佳的性價比(C/P值),且是否由醫師提供正確的報告解釋及建議。

閱讀更多

不讓「在家善終」變奢望  居家醫療如何提供解方?

tCol 2018-04-18

楊明方

不讓「在家善終」變奢望 居家醫療如何提供解方?

「一個人想在喜歡的環境善終,比登天還難!」很多人不知道,想圓滿在家善終的心願,只簽「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是不夠的。取經自日本、在台灣萌芽的居家醫療,正努力扭轉現狀。

閱讀更多

促進醫病關係 行政院通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

tCol 2018-04-12

李惠真

促進 醫病關係  行政院通過「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

為促進 醫病關係 與提升醫療品質,行政院會今(12)日通過衛生福利部擬具的「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草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閱讀更多

台灣血液權威跨足文壇  「無心插柳」的創作人生

tCol 2018-01-25

呂苡榕

台灣血液權威跨足文壇 「無心插柳」的創作人生

60歲開始書寫,10年來累積3本長篇小說,還原清領時期南台灣的族群關係,陳耀昌笑稱自己其實曾經30年沒摸過筆,生活重心全放在醫學研究領域。

閱讀更多

從Cure到Care 最美的醫病關係

tCol 2017-11-08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從Cure到Care 最美的 醫病關係

過去在安寧病房,賴曉虹醫師看到受盡折磨的病患,疑惑如何給病人最需要的照顧,而她在「在宅醫療」找到解答。

閱讀更多

覺察負面念頭來源,才有機會轉念...你會發現最快樂的人是你!

tCol 2017-11-03

圓神書活網

覺察負面念頭來源,才有機會轉念...你會發現最快樂的人是你!

人會有負面的念頭或想法,首先與父母有關,因為我們從小就是透過父母的教養方式認識這個世界。請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叮嚀過多少次「不要跟陌生人講話」「不可以太得意,會樂極生悲」?這些告誡的意圖本來是良善的,是父母害怕我們受傷而提出來的,但背後呈現的是焦慮、害怕與不安全感。

閱讀更多

良好醫病關係雙方有責 角色扮演培養同理心

tCol 2017-10-16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良好 醫病關係 雙方有責 角色扮演培養同理心

建議可透過「角色扮演」遊戲訓練醫療人員培養同理心,修正醫師的表達與溝通技巧,在實務上也較能站在家屬的立場思考。

閱讀更多

一個小改變,讓2015年的財富、職場、夢想、生活更豐收 起跑  我的小革命

tCol 2017-01-26

鄧麗萍 研究員/黃家慧

一個小改變,讓2015年的財富、職場、夢想、生活更豐收 起跑 我的小革命

我們曾經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改變世界;然而,隨著景氣低迷、貧富差距擴大,相信改變的信念失落了。直到這一、兩年,公民力量的崛起,讓台灣重新迎向改變成真的曙光。2015年,就讓我們找回最珍貴的信念,從自己開始,你就是力量。只要你願意,每個人都能啟動一場小革命!

閱讀更多

醫囑現場》當反核導演柯一正  遇上安寧醫師黃勝堅 人生最後一哩路  自己決定怎麼走

tCol 2016-06-02

整理/陳玉華、楊明方

醫囑現場》當反核導演柯一正 遇上安寧醫師黃勝堅 人生最後一哩路 自己決定怎麼走

一位是罹癌後,在社運街頭重尋生命力的導演;一位是從偏鄉到首都,閱歷近六千名死亡的安寧醫師。一紙「預立醫囑」,讓兩人激盪出生命思辨,透過尊嚴告別的整理,讓活著的人生更精采、踏實。

閱讀更多

獨家民調》83.5%民眾支持病人自主選擇」 預約我的美好告別

tCol 2016-06-02

撰文/陳玉華、研究員/楊明方

獨家民調》83.5%民眾支持病人自主選擇」 預約我的美好告別

人生,終有一死,但我們一輩子在逃避這個結局。在科技發達下,越來越多人在醫療現場被延命加工,一息尚存,卻毫無尊嚴。年初,亞洲第一部善終法案《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通過,開啟「自己善終,自己來」的新紀元。死亡,不再是禁忌與懼怕,而是生命的凝視與整理。清楚交代,告別摯愛。人生最後一哩,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