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0
NOW健康
42歲鄒先生是一位配音員,從大學時期就保持健康飲食與運動的習慣,每天至少仰臥起坐和伏地挺身各100下。看似健康如鋼鐵人的他,卻在40歲這年有了巨大的改變——為了減重3公斤增加運動量,結果引發嚴重低血糖,甚至低至27mg/dL(臨床顯著低血糖:<54mg/dL,血糖警戒值:70mg/dL),就醫確診為長在胰臟上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住院長達1年,天天注射高劑量葡萄糖,直到年初接受精準放射標靶治療,恢復正常血糖與縮小腫瘤,才終於順利出院,回歸以前積極的生活狀態。
閱讀更多
2024-01-09
NOW健康
適當的飲食對於整體健康和長壽很重要,近來有研究發現,在40歲時轉向更健康的飲食,可延長壽命長達10年。根據發表在《自然食品》(Nature Food)期刊上的1項研究表示,從典型的西方飲食,轉向更健康的飲食習慣,並堅持下去,可以分別使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延長10.8年和10.4年。
閱讀更多
2024-01-09
NOW健康
膝關節在日常生活的行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中膝蓋的十字韌帶群是負責維持膝關節穩定最重要的2條韌帶。通常前十字韌帶受傷時腫脹、疼痛感明顯,而位於較深層的後十字韌帶拉傷初期較易被忽略,直到日積月累損耗嚴重時,膝關節鬆動才引起發炎疼痛。
閱讀更多
2024-01-05
NOW健康
根據衛福部統計處公佈111年國人死因結果顯示,受到COVID-19疫情及人口老化的影響,死亡人數較前1年增加了2萬4,266人,而癌症仍居10大死因的首位,其中女性乳癌則是10大癌症死因的第4名。
閱讀更多
2024-01-05
整合傳播企劃製作
現今氣候多變化,忽冷忽熱讓許多人都有頭痛加劇的困擾,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偏頭痛是造成15-49歲青壯年族群失能排名第一的疾病!天氣變化可能是偏頭痛發作的觸發因素之一,以及壓力變化、生理期、睡眠習慣改變或刺激性味道等也都可能是誘發頭痛的因素,以往多數人只能靜待頭痛發作時間過去、讓頭痛自行緩解或吃藥來改善,甚至嚴重到需要跑醫院急診治療,現在則可以透過針劑注射治療、微創手術治療來預防且減少頭痛發作的頻率與次數。
閱讀更多
2024-01-05
沈柏延
現代科技的進步讓人能夠透過3C產品(電腦、手機、平板等)更便捷地操作生活中的大小事。但也因為使用時可能需要低頭,長時間的這種姿勢對頸部、下巴的肌肉和膠原蛋白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肌膚緊緻度。
閱讀更多
2023-12-29
NOW健康
現代人手機、平板不離身,加上工作或學習又以電腦為工具,長期下來導致用眼過度,眨眼頻率變少、淚液分泌降低,使得乾眼族群愈來愈多。許多人會選擇點人工淚液來改善乾眼症狀,但人工淚液治標不治本,如果乾眼症已達中重度或已損及角膜,那麼可考慮使用自體血清點眼液或羊膜手術來改善。
閱讀更多
2023-12-27
NOW健康
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國人10大癌症發生排行中,大腸癌已連續15年居冠!大腸直腸癌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多人難以察覺,有些患者發現時常是中後期,癌症已轉移到其他部位,往往增加治療的難度。
閱讀更多
2023-12-25
NOW健康
台灣近視盛行率高,加上現代人使用3C產品時間增多,近距離、過度用眼,無形中造成近視度數快速加深。眼科醫師提醒,近視不可逆,唯有及早控制近視,才可能降低日後受到高度近視危害的潛在風險。
閱讀更多
2023-12-22
NOW健康
肺癌連續18年位居台灣10大癌症死因之首1,根據最近國健署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連15年居首位的大腸癌,被過去位居第2位的肺癌擠下,肺癌躍升發生人數最高癌症2。其風險因子與菸害、空氣汙染、家族史等因素有關,隨著政府推廣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有助於民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但臨床觀察早期肺癌儘管術後搭配輔助性化療,復發率仍相當高,所幸輔助性治療目前已進入到精準治療的年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內科主任、胸腔內科主任、肺癌團隊負責人涂智彥醫師表示,特別是這幾年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的輔助,有機會可以幫助患者降低疾病復發率進而延長病患的存活率。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