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醫藥費

顯示第 314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59

50億房產給獨子,老父摔癱討嘸一毛錢!財稅專家:防子女不孝這樣做,保全資產「老有尊嚴」

tCol 2022-11-14

郭美懿

50億房產給獨子,老父摔癱討嘸一毛錢!財稅專家:防子女不孝這樣做,保全資產「老有尊嚴」

據內政部2022第2季全台房價所得比數據,台灣民眾平均不吃不喝9年多才能買房,房貸負擔率更高達39.62%,等於購屋者有4成收入都拿來繳房貸。房價居高不下,有網友便問若是中老年才買房,是不是乾脆把房子登記在小孩名下?對此,網路一片倒認為「有房才能真防老」,而財稅專家則以松山某知名家族爭產案為例,論述想「老有尊嚴」應該怎麼做。

閱讀更多

還是懷念上班的時候!「有事做不用擔心錢,心裡有重心」…過來人嘆:提早退休真的比較好?

tCol 2022-11-01

吳明來

還是懷念上班的時候!「有事做不用擔心錢,心裡有重心」…過來人嘆:提早退休真的比較好?

過新年的時候,不少退休的同仁都會回承大科技跟我祝福,我們也會一起聊聊近況,當然除了對於新的一年,大家都會互相關心,也彼此祝福彼此身體健康。現代人都注意養生,我也會詢問他們退休生活還愉快嗎?彼此的互動相當良好。他們會跟我說:「吳總,還是懷念上班的時候,有事做不用擔心錢,心裡有重心,人也比較不會生病。每天上班的路程當運動,現在大門都沒有踏出一步,早上起來就坐在電視機前面,健康也每日遞減……」,我當下聽了就很緊張,這樣的退休生活真的比較好嗎?

閱讀更多

獎學金都花在照顧父親醫藥費、喪葬後事,連口罩都沒錢買!他考上6所國立大學:我知道我不能放棄

tCol 2022-06-14

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基隆即時報導

獎學金都花在照顧父親 醫藥費 、喪葬後事,連口罩都沒錢買!他考上6所國立大學:我知道我不能放棄

國立基隆高中弱勢學生唐于田,曾經全校集合時只有他沒有口罩,因為他沒有買口罩的錢;他曾經營養不良,因為他一天只能吃一個便當,學測前的時間全部陪伴在加護病房的父親,他將所有存的獎助學金拿來支應父親 醫藥費 與喪葬後事。如今,他申請入學考取6所國立大學。

閱讀更多

離職後才發現,3萬生活費根本不夠用!她42歲提早退休:老後花錢速度驚人,退休金至少1千萬

tCol 2022-02-07

孫悟天, 孫太

離職後才發現,3萬生活費根本不夠用!她42歲提早退休:老後花錢速度驚人,退休金至少1千萬

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足夠支應退休生活所需?先讓我做個譬喻。

閱讀更多

站在醫療第一線被拒租、完全找不到地方住!熱心房東:來我這,為大家打仗怎能沒地方住

tCol 2022-01-20

樂擎

站在醫療第一線被拒租、完全找不到地方住!熱心房東:來我這,為大家打仗怎能沒地方住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在天天聽故事中發覺,好像有許多原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了的成年人,都變得特別愛哭。

閱讀更多

「台大不少我一個醫師!」仁醫只帶一卡皮箱赴偏鄉,12年救10萬病患:行醫到不會動為止

tCol 2021-12-15

陳偉周

「台大不少我一個醫師!」仁醫只帶一卡皮箱赴偏鄉,12年救10萬病患:行醫到不會動為止

台大醫師陳玉祥提早退休,投入偏鄉醫療十二年,擴充醫院醫療量能升格教學醫院,自掏腰包兩百萬元支持偏鄉教育,獲得三十一屆厚生基金會醫療奉獻獎個人醫療奉獻獎殊榮。

閱讀更多

48歲好命退休!理財教母林奇芬的4個秘密武器:「這一個」比金錢更重要,無形幫你帶財

tCol 2021-05-26

小花平台 / Frances

48歲好命退休!理財教母林奇芬的4個秘密武器:「這一個」比金錢更重要,無形幫你帶財

有「理財教母」之稱、國內知名財經專家林奇芬,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提及自己48歲就退休的秘訣,在於已妥妥備好人生的「4個財富力」,才能毅然決然的在這個令人稱羨的年紀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像是寫稿、演講、運動、學插花、旅遊……等,自在地活出自己的本性,活脫脫就是他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你是否也好奇何為「4個財富力」?以下跟著小花平台一起來看看她的秘訣。

閱讀更多

沒壓力竟得皮蛇?樂活大叔中了「帶狀泡疹」新體悟:值得花就該立刻花

tCol 2021-05-26

施昇輝

沒壓力竟得皮蛇?樂活大叔中了「帶狀泡疹」新體悟:值得花就該立刻花

最近在健身房做了一組新的動作,沒想到隔天手臂開始酸痛,直覺以為是拉傷了,雖然不會痛到無法正常的生活,但多少影響了睡眠。三天後和朋友去石門玩了一整天,不只常感疼痛,更覺疲累不堪,開始有些懷疑,一年多來的重訓怎麼可能無法應付一天的健行?

閱讀更多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tCol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除了輕微發燒沒別的症狀,卻差點送命...一個從鬼門關回來的新冠故事,讀完可能會救回你一命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