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6
小虎文
編按:常在網路分享殯葬業工作內幕故事的作家大師兄,在火葬場擔任技工(接體員)多年,他有感於工作是一年一聘、怕再過幾年會失業,30多歲的他日前決定辭去工作讀碩士班,希望能一圓過往的老師夢。不過就在當「無業遊民」的同時,竟然收到高雄城中城大火痛失雙親的乖巧妹妹傳訊息,告訴大師兄說,如果經濟有壓力「我匯過去給你」,讓他超感動。大師兄在臉書發文說,其實,我人生的貴人,算一算真的很多。某天一早起來收到訊息,原本以為是銀行貸款林小姐,或是投資專家張老師之類的,後來想一想,這位是上次他去高雄演講時,在城中城大火失去雙親那個很乖巧的妹妹。「那時候我不太會安慰人,只給了她三本書,我永遠記得那時候我寄書給她問她家地址,她回答我說『我家燒了』,我真的是很白癡!」還有一位在竹科上班的高中同學來替朋友送油飯,兩人天南地北閒聊,臨走前同學突然說,「小胖,雖然我們後來沒很熟,但是你有困難要直接跟我說,20萬內都能先讓你撐著,記得打給我」!大師兄說,沒想到一個那麼久沒見面的朋友,這麼挺自己,雖然他沒打那通電話,不過這份情他記下了。他也想跟妹妹說謝謝,「其實叔叔過的很好,只是習慣性哭窮而已,有賺錢了記得要對自己好一點,多帶狗狗出去玩,人生精彩的事情還很多呢。」(原專訪刊載於2021/10/25,更新時間為2022/3/26)
閱讀更多
2022-03-08
郭美懿
台中大火釀成6死6傷悲劇,雖然肇因於房客縱火,但女房東長期撿回收、將 雜物 堆積在大樓樓梯間,影響居民逃生與消防人員搶救,也讓女房東的「儲物症」引發各界關注。許多人常捨不得丟掉東西,或將 雜物 堆滿屋,這看似「念舊」、「惜物」的行為,其實極有可能是生病了!門諾醫院身心科醫師鍾德表示,儲物、囤積的行為,若已影響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就應就醫治療。
閱讀更多
2022-02-08
黃惠如
歡迎回家。回到家打開大門,放下鑰匙、脫了鞋,放眼望去這個用一輩子的辛苦換來的空間,或是尋尋覓覓找到的棲身之所,讓你有什麼感覺?放鬆平靜,神清氣爽,或是擁擠雜亂、坐困愁城?
閱讀更多
2022-01-27
黃惠如
因為採訪之故,我去過不少人的家。雖然工作在身,不免也張開眼睛,看看別人家裡格局如何、書架上有哪些書、裝潢是什麼風格。我吃驚地發現,中產階級的我們,幾乎居家格局類似、購置的家具類似、堆積的 雜物 也類似,我幾乎沒看過清爽整齊的家。
閱讀更多
2021-12-29
畢德歐夫
通常大概是這樣的,爺奶輩年紀也約90歲了住台北,4個孩子在以前那年代也沒什麼特別,生4個5個算很常見。不過大伯、姑姑、自己父親、叔叔也陸續60歲以上,有的長輩可能是中年失業,有的去大陸做生意失敗後回台,自己父親雖然是狀況比較好的,但也就是個安穩領固定薪水的小公務人員,並不是什麼大官。姑姑離婚了回來找奶奶住,當年唯一的孩子撫養權被先生拿走了。總之,這些長輩們有的身體也陸續有了慢性病,醫療開銷漸增,加上手上並不寬裕,打零工的打零工,能當幫傭的就去賺一點,要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是無法的,因為奶奶名下確實有這間價值2,000多萬的公寓。那這時候「窮得只剩下房」怎麼辦?
閱讀更多
2021-12-28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歲末天寒,當大家開心歡慶跨年煙火及新春團圓之際,社會角落中仍有許多孤單弱勢長輩需要關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每年11月到隔年春節期間,啟動「寒冬助老,刻不容緩」獨居弱勢長輩關懷計畫,今年邁向第13屆,將向社會募集整年度用於獨居弱勢長者的服務經費,透過服務讓老人家不被社會遺忘,志工們隨時提供他們最需要的關心,才能安心生活。
閱讀更多
2021-12-21
朱姵慈
遠赴北歐五國,橫跨北大西洋,踏上美國黃石公園的那刻,退休教授張介能對著死去妻子的遺物說:「這是妳最想看到的日全蝕,我們終於一起來了。」張介能的每張留影紀念,花布側背包從不離身,因為這是愛妻留下的遺物,它看遍全世界最美的風景,卻也在7年前目睹了一場,震驚社會的隨機殺人事件。
閱讀更多
2021-11-03
森博嗣
打理整潔的環境確實讓人心神愉悅,在這樣的地方工作想必也很順利。我偶爾也會收拾一下工作室,每次整理完,空間就會寬敞些,可以輕鬆愉快地工作,有益心靈健康。
閱讀更多
2021-10-14
蕭婷方
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大樓10/14凌晨突發大火釀多人死傷悲劇,火勢從一樓開始劇烈蔓延,截至當日下午4點為止,計41人受傷,46人死亡。這棟屋齡40年、早年曾是鹽埕區繁華地標,百貨、酒樓、餐廳、冰宮一應俱全,風光一時。隨著商圈與人流轉移,百貨歇業、店面也逐漸荒廢,一度曾因設施老舊規劃改建,卻因產權複雜作罷,現成社會底層棲身之所。消防員凌晨將受傷住戶一一抬出,不少是獨居長者、失智者、身心障礙者與經濟弱勢。當地民眾說,這裏環境髒亂、幾乎無人駐足被封為「第一鬼樓」,常傳出不少老人猝死多日才被發現、也常有住戶自殺傳聞,當地人不輕易靠近。
閱讀更多
2021-08-30
吳家揚
我還在外島服役時,老家要改建,主要是容積率要調整了,要趁法規修改之前,可以建立較大坪數的房子。最後一次回台休假時,媽媽忽然向我說明要蓋房子的事,還拿出建築結構草圖給我看。看完我不滿意,就自己畫一張圖,最後獲得家族成員贊成和一致通過,然後我就回外島繼續服役。家裡就準備發包給認識的營建廠商施工,施工期間家人每天盯進度,經過2 年多的時間,終於拿到使用執照。
閱讀更多
5/ 11
第 5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