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佐光紀子
其實,我們應該先重新劃分家裡的打掃空間,因為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是共用的,若仔細想想,根本不需要去幫忙打掃孩子們私人的房間,那屬於他們的責任。所以,不如轉變一下想法,認知到「家庭主婦、主夫」只需要負責「共用空間」就好了。
閱讀更多
2020-10-14
黃淑文
我的人生,在35歲時辭去教職,從零出發。我開始在報章雜誌投稿,投入寫作。從小,被父母期望去當一位老師,在一條被安排好的軌道運轉著,沿途看到的生命風景卻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一直到生了兩個孩子,請了幾年的育嬰假,我從照顧孩子的生命裡看見自己,重拾自己。驀然發現,文學寫作才是我的最愛,我再也無法違背自己。 辭職,成為一位全職媽媽,也是為了療傷。總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緊緊擁抱孩子的剎那間,才感覺自己回到童年,填補了那個欠缺親情擁抱的缺口。我在書中努力描繪的,其實是想透過內在,那個被我們遺忘的「小孩」,喚回一個純真活潑的生命,一份鮮活的感情。或許是,過去我所受到的教育,總是希望我成為「完美的乖小孩」,所以現在,我反而希望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完美,卻很快樂。
閱讀更多
2020-09-18
雪兒Cher
網友說,自己國外打工度假回來之後職場工作,發現總是悶悶不樂,去醫院檢查被判定得了重度憂鬱症,原本以為男友會陪她度過人生的低潮期,結果男友卻選擇離開,讓她很難過。人生到底怎麼了?為什麼像自己這麼開朗的人也會得憂鬱症呢?
閱讀更多
2020-09-04
林黛羚
我在分享簡單、減物的過程中,偶爾會遇到有趣的觀點。其中,把「減物」當成是「不環保」、「浪費資源」的想法,更容易讓人裹足不前。
閱讀更多
2020-06-09
特掃隊長
一樁委託工作上門。地點是一處老舊狹小的社會住宅。男性委託人已在現場等候。往生者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女性,死因是常見的孤獨死,委託人是她的兒子。
閱讀更多
2020-05-15
黃育清
剛開始,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話就說的,總要慢慢相處,熟了、聊開了,才漸漸了解彼此,認識對方的好。玉是比較另類的「人物」,她快人快語,一下子就跟大夥兒熟起來,而且一點也不諱言自己為什麼會住到養老院。
閱讀更多
2020-05-15
山下英子
「強迫」的態度不會讓父母付諸行動。「強迫」的態度是一種施加在對方身上的暴力行為。「強迫」的態度只會使父母抗拒。「強迫」的態度無論是自己或父母,都無法接受並尊重對方。
閱讀更多
2020-05-11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在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大爆發的這幾個月,大多數的人即使沒有被政府要求在家自主管理,也會對於和好友相聚採取比較節制的態度,臉書上就少了好多與人聚餐或出國旅行的分享。在疫情尚未完全結束的此刻,其實何嘗不是給了大家一個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的機會?
閱讀更多
7/ 11
第 7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