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5
郭美懿
健康與飲食息息相關,想預防各種疾病,最好方式就是從飲食習慣做起,而各種飲食方法中,又以「地中海飲食」最受醫界推崇,不只能預防三高與中風、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還能抗發炎、長壽、防止失智症發生。所謂的地中海飲食,是指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環地中海國家的飲食文化。他們普遍以蔬果、全穀類為主食,搭配上適量魚類、禽肉;並常使用橄欖油、大蒜、洋蔥、番茄、堅果與迷迭香、百里香等新鮮香草調味。點心則是新鮮水果,餐間偶而品嚐紅酒,兼具美味與健康。
閱讀更多
2022-03-10
洪姍溆
在這個時代,無論在餐廳或自己家,到處充斥著高卡路里的食物,一不小心就會吃太多。要減重,必須注意飲食不要精緻化。我們要規劃並重新檢討生活習慣,特別是經過與專業減重規畫師討論過後所做的調整與改變,更能落實減重計畫的成果。
閱讀更多
2021-10-04
李易紓
不少民眾都有吃B群的習慣,感覺服用可以補充體力,不過網傳有研究指出,男性補充B群會大幅提升40-50%肺癌風險?
閱讀更多
2021-07-02
陳珮雯
談到眷村生活,就會浮現每戶生活空間都不大,而且一戶緊挨著一戶的景象。雖然眷村生活很難講求隱私,但是日子難過時會互相支持、孩子也是全村多少一起管教著長大的,就多了難得的集體情感。李昀儒就是在集體情感中長大的眷村女孩。爸爸軍人退伍後到電信局工作,經濟不夠張羅一家生計時,昀儒也會跟著爸媽外出擺小吃攤。眷村裡每家都一樣窮,所以努力掙錢的苦日子不會特別放在心上,反倒是學會了感恩、惜福,更把全家人同心協力度過難關的觀念,深深刻在心上。
閱讀更多
2021-06-30
陳珮淳營養師
你一定聽到身邊許多人說,他靠減醣飲食或是低碳飲食,瘦了好幾公斤,真的有那麼厲害嗎?到底減醣的原理是什麼,生活中我們又要如何執行,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閱讀更多
2021-04-27
翁申霖
現代人生活忙碌,很少有時間自己下廚做飯,如果想要維持飲食均衡,攝食到蔬菜,第一個想到的大多會是「自助餐」,一整排琳瑯滿目的佳餚令人看了食指大動,多元的菜色看似可以吸收到各種營養,不過,自助餐菜餚其實隱藏了不少地雷!
閱讀更多
2021-04-06
李易紓
女性45-52歲後進入更年期階段,因為雌激素分泌減少,會產生不少生理上的不適,像是熱潮紅、盜汗、夜汗、失眠、心悸、情緒不穩定、皮膚萎縮、陰道乾澀或發癢、尿道萎縮、尿道炎、尿失禁等,都讓女性朋友非常辛苦。針對更年期症狀,國健署建議,可以巧用飲食來舒緩改善不適症。
閱讀更多
2021-03-08
劉燦宏、黃惠如、黃惠宇、李杰
暢銷書《慢老》作者黃惠如,結合深耕復健科領域30年的雙和醫院副院長劉燦宏,與營養學者黃惠宇、肌力與體能教練李杰,強強聯手,在新書《慢養功能肌力》中破除多數人一直以來對肌肉的迷思,告訴大家練肌肉不是為了外型看起來有線條而已,而是關係到生命長短,更關係到生命品質,並提供建立肌肉的運動、營養實際建議,幫助大家擊退肌少,強筋骨,少痠痛,慢老有活力。
閱讀更多
2021-02-22
李豐 醫師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 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院及擔任台大醫院病理科醫師,專業是細胞病理。當年為她治療的醫師,有人已過世了,李豐卻還活得很健康。若問為什麼,可能的答案是:她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尊重細胞」。李豐醫師說:「我的細胞病理專業讓我明白,生病都是咎由自取。是我們置自己的細胞於死地,讓身體沒有機會復原。罹癌後,我開始自我反省,改變了飲食、作息、運動與對生死的看法,朝對的方向堅持下去,至今已和我的癌細胞和平相處超過45年。」
閱讀更多
7/ 17
第 7頁,共 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