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9
《好健康》雜誌 / 陳詩婷
52歲導演明金成驚傳週二(2/8)晚間心肌梗塞,送至國泰醫院搶救不治,他在20天前(1/20)才喜獲龍鳳雙胞胎,沒想到竟天人永隔。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明金成是昨晚10點半在產後護理之家感到身體不舒服,打119由救護車送往國泰醫院,急救至深夜23點44分宣告不治,初步了解是身體方面疾病導致心肌梗塞,妻子已在醫院製作完筆錄,待檢察官相驗。明金成與小6歲的老婆林沛締結婚5年,期間為了求得一子,積極進行人工試管不下10次,花費百萬都沒消息,直到去年才美夢成真。他喜為人父在臉書頻頻分享喜悅,卻在坐月子中心發生憾事。在演藝圈擁有極佳人緣的他,傳出驟逝消息後,讓演藝圈好友們悲痛不已,擁有超過20年交情的老友庹宗康、屈中恆第一時間就趕往醫院幫忙處理後事。
閱讀更多
2022-01-14
《好健康》雜誌 / 陳詩婷
更新時間:20220114編按:台大經濟學系教授張清溪、也是經濟學「台大四人幫」成員之一,週四(1/13)搭乘捷運時,因心肌梗塞忽然失去意識昏倒,警消到場時心肺功能已停止,緊急送往國泰醫院仍宣告不治,享壽74歲。張清溪過去曾與吳聰敏、許嘉棟、劉鶯釧,共同出版《經濟學:理論與實際》,4人合稱「台大四人幫」,這本書被譽為是經濟學「入門聖經」。說到心肌梗塞,通常一般人都直覺是「胸悶、胸痛」,這是「急性心肌梗塞」,就是血管中斑塊突然剝落,導致血栓。而有些人在心肌梗塞前,並沒有胸悶胸痛等症狀,反而是之前可能出現胃痛、肩膀痛等間接症狀,或呼吸變急促、噁心想吐、頭昏昏的冒冷汗、臉色蒼白。只要這些症狀持續5分鐘以上,就有可能是心肌梗塞正在發生中,如果可以早點發現這些前兆,就要趕快進行自救!
閱讀更多
2021-09-30
林依榕整理
你準備什麼時候退休呢?根據調查,國人準備退休年齡越來越早,甚至聽到「退休」兩個字壓力極大,其中越年輕的人越想提早退休,但往往到了中年才發現,財務規劃準備不足,因而延後退休念頭。專家建議,年輕時就應該要及早做好理財規劃,理想年紀是30歲左右就要開始,最晚不要超過45歲,否則老大徒傷悲。
閱讀更多
2021-07-05
吉兒
我喜歡將暮未暮的原野,在這時候,所有的顏色都已沉靜,而黑暗尚未來臨,在山岡上那叢鬱綠裡,還有著最後一筆的激情,我也喜歡將暮未暮的人生,在這時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結局尚未來臨,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尋我那顆曾彷徨淒楚的心。席慕蓉【暮歌】
閱讀更多
2021-06-07
諾諾的醫病故事集
這篇絕不會談數據研究學者等等讓人聽不懂的語言。我依舊會提供白話文的觀點,還有做得到的醫療建議。在這篇,你會聽到身為醫療人員的我是怎麼看待「有效率」、為什麼美國人會選輝瑞和莫德納?以及為什麼新冠肺炎疫苗「先發明先贏」。最後會提到,如何拯救你和你的家人。
閱讀更多
2021-04-01
李易紓
提到心血管疾病時,大家總是會下意識地跟老年人聯想在一起,然而根據美國心臟學會統計,在40~59歲中壯年中,有5~6%的人已經有心血管疾病,而其中更有2~3%的人會發生心肌梗塞。
閱讀更多
2021-01-29
偉文隨筆
阿茲海默症是在一百多年前發現的,所以西蒙波娃在五十年前寫這本書時已經對失智症有基本的了解,也描述了很多疾病進展的狀況。
閱讀更多
2021-01-22
偉文隨筆
在文學作品中常將人的一生比喻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時節,西蒙波娃認為這是很老套的描述,因為自古以來,在繪畫或各種作品中,都一再重複著這個老調。
閱讀更多
2020-12-31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猝死發生率逐年上升,發病年齡卻下降,即使平時看起來健康的 青壯年 ,都有可能猝不及防。氣學管理專家白雁老師提醒,其實猝死前有跡可循,當胸部出現悶痛、劇烈或緊縮性的疼痛,心悸,喘不過氣來等症狀,自己就要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2020-12-01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陳建志院長 創健 營養師
近兩三年全民夯健身,減脂不只飲食控制還要運動。最常聽到「增肌減脂」的口號,有民眾認為健身就能將多餘的脂肪轉換成肌肉,達成減脂的效果?聽起來好像很合理,所以大家就拼命到健身房重訓,創健營養師獨家直擊,帶各位破解迷思,正確享健康!
閱讀更多
5/ 10
第 5頁,共 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