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8
健康傳媒 - e 起 i 健康
56歲陳女士,因視力模糊到眼科就診,眼底檢查發現有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經轉介體檢做動脈硬化檢查發現,脈波傳導速度(PWV)高達3004 cm/s(標準值為1400 cm/s以下),血管年齡在90歲以上。
閱讀更多
2018-02-05
時報出版
咀嚼時,頭會自然往前傾,是為了讓眼睛看到食物,能確實將食物放入口內。咀嚼動作進行時,牙齒是上下分開再咬合,重複進行動作,下顎位置會稍微往前。
閱讀更多
2018-01-23
大塊文化 圖片:達志
有不少人第一次看心臟科醫師時,才知道自己的收縮壓高達170 mmHg,甚至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時,仍不清楚自己有冠狀動脈阻塞問題,更令人遺憾的是有近一半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人,是在來不及送醫途中便已猝死,沒有機會與家人道別,留給親人長期無法彌補的傷痛、遺憾與追悔。
閱讀更多
2015-12-10
林思宇
前總統李登輝首度發生小中風住院,引起各界關注;醫師提醒,三高、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與定時服藥,當出現短暫看不清楚、說話大舌頭、單側手腳麻痺,可能已經罹患小中風。
閱讀更多
2015-09-24
林思宇
跌倒了再站起來,快昏倒了也再站起來,但此時就不可等閒視之。德國名車BMW執行長克魯格在新車發表時突然昏倒,嚇壞全世界觀眾。醫師評估,很可能是「椎基底動脈循環不全」所導致,而這疾病,是導致中風的主因之一。
閱讀更多
2015-07-30
任中龍、林思宇
按摩、刮痧,可能是造成腦中風的最後一根稻草,即使是年輕人也難逃;炎炎夏日,水分補充不夠,有腦中風危險因子的人容易發病,第一線的醫師診間觀察,病人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閱讀更多
2015-06-18
李建興、許秀惠
老祖宗說的好,「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末病」,在預防重於治療的鐵律下,平日就該警覺身體傳出的訊號,尤其正確理解反映身體機能的數字,才能進行精準的健康管理。一個數字,代表一個密碼,解讀它、看懂它、改善它,健康之道就在其中。
閱讀更多
5/ 5
第 5頁,共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