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食慾變差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6

什麼是癌症惡病質?醫師這樣說:改善這樣的狀況,幫助抗癌更有效

tCol 2024-10-28

照護線上

什麼是癌症惡病質?醫師這樣說:改善這樣的狀況,幫助抗癌更有效

劉育志醫師:請問什麼是癌症惡病質?

閱讀更多

80歲嬤肝腫瘤3.5公分,每天早晚喝「1飲品」,肝癌竟神奇消失!長庚名醫揭「腫瘤縮小甚至不見」關鍵

tCol 2024-08-16

錢政弘 醫師

80歲嬤肝腫瘤3.5公分,每天早晚喝「1飲品」,肝癌竟神奇消失!長庚名醫揭「腫瘤縮小甚至不見」關鍵

你是否曾經因為自己或親友生病而感到人世無常?尤其是當長輩罹癌,想積極治療怕徒增不必要的痛苦,若消極治療又於心不忍,所以有些人就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花大錢買抗癌神藥,如果沒效也就罷了,就怕成分不明反而更傷身!與其這樣還不如多吃一些蔬果汁補充營養,增加抵抗力,也許還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我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給各位,希望能鼓勵還在抗癌的病患。

閱讀更多

汪建民56歲癌逝太震撼!肺癌篩檢「照1次=100次胸部X光」安全嗎?醫解析輻射量「但死亡率降2成」

tCol 2024-01-31

癌症希望基金會

汪建民56歲癌逝太震撼!肺癌篩檢「照1次=100次胸部X光」安全嗎?醫解析輻射量「但死亡率降2成」

編按:56歲藝人汪建民本月7日驚傳肺腺癌過世,他生前受訪時透露,自己不菸不酒,去(2023)年10月背後劇痛,才檢查出肺部有惡性腫瘤,但癌細胞早已擴散,從確診到離世僅存活了9個多月,令人不勝唏噓。據WHO官網及GLOBOCAN 2020年全球癌症統計推估,肺癌是全球新發生人數第2高、死亡人數最高的癌症,也是全球疾病第6大死因。在台灣,肺癌不僅位居十大癌症之首,也是我國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由於早期肺癌幾乎沒有症狀,出現咳嗽、胸悶胸痛、體重減輕或 食慾變差 等症狀時通常都已經是第3、4期。國健署2021年癌登資料顯示,台灣早期肺癌佔約3成,晚期個案則佔6成以上,其中每2人就有1個發現時已經4期。不同時期存活率差距甚大,0期及1期的早期肺癌,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就急速降至1成。要及早發現肺癌,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掃描,但民眾往往害怕輻射劑量增加罹癌風險而猶豫不決。醫師表示,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的幅射量,相當於搭飛機往返台灣—美國洛杉磯的自然輻射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不用太擔心,建議高危險族群每2年檢查一次。(原文刊載於2024/1/31,更新時間為2024/10/15)

閱讀更多

破壞造血功能的骨髓纖維化,症狀表現與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tCol 2023-12-28

照護線上

破壞造血功能的骨髓纖維化,症狀表現與治療重點,血液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醫師,我最近體力變很差,食慾也不好,只要吃一點東西就覺得很飽。」60多歲的王先生抱怨。「還有其他不舒服嗎?」「骨頭都會痛,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年紀大了。」王先生捶了捶大腿。

閱讀更多

晚期腸癌新希望!標靶合併化療縮小腫瘤,有利手術治療

tCol 2023-12-01

NOW健康

晚期腸癌新希望!標靶合併化療縮小腫瘤,有利手術治療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9年大腸直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6,829人,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直腸癌。所幸,沒有發生RAS基因突變的患者,臨床上已有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可使用,有望縮小腫瘤、提升手術切除機會;就算無法手術,亦可延長存活期,為患者帶來長期疾病控制、甚至治癒的希望。

閱讀更多

關心年輕世代情緒風暴!預防重度憂鬱急性發作阻止悲劇

tCol 2023-10-06

NOW健康

關心年輕世代情緒風暴!預防重度憂鬱急性發作阻止悲劇

近幾年,年輕族群憂鬱和輕生的消息時有所聞,尤其18至28歲的「年輕世代」,正處於剛進大學就讀或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共同特徵包括環境、角色的轉變,或是即將負起經濟重擔的任務,常萌生壓力而不自知。

閱讀更多

捨不得開冷氣,他熱到「講話反應變慢」…醫籲補水抗酷暑,1式計算每日喝水量:不渴≠喝得夠

tCol 2023-07-13

好食課

捨不得開冷氣,他熱到「講話反應變慢」…醫籲補水抗酷暑,1式計算每日喝水量:不渴≠喝得夠

編按:聖嬰熱浪席捲全球,衛福部發布警訊,今年1到6月已有956例熱傷害,創下3年來新高,而截至7月12日為止,因熱傷害就醫人數已達382人次,僅台大醫院因熱衰竭或熱中暑掛急診的民眾就成長2成,甚至有老人家因為捨不得開冷氣,熱到「講話反應變慢」才就醫!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近來台大醫院熱傷害患者激增2成以上,症狀輕微者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嚴重的甚至體溫已超過40度伴隨意識不清。其中還有一位長輩因為捨不得吹冷氣,從上午忍到下午,結果兒女下班回到家才發現他講話反應變慢且全身溼透,送急診發現已經有脫水情況,是典型的熱衰竭現象。醫師提醒,除了戶外工作者要防範熱傷害,待在室內的嬰幼兒與長輩同樣也要注意高溫帶來的傷害。除了可利用冰袋短暫放在腋下或腹股溝位置,達到快速降溫的目的,也要注意水分的攝取。國健署建議,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因為「不渴」不代表「喝得夠」,那麼到底我們一天應該要攝取多少水分呢?各個族群又要喝到多少水量才足夠?(原文刊載於2023/4/13,更新時間為2023/7/13)

閱讀更多

巴金森病手指操:兩側手指頭有這2種不一樣,就要盡快至神經內科檢查

tCol 2023-06-01

照護線上

巴金森病手指操:兩側手指頭有這2種不一樣,就要盡快至神經內科檢查

「醫師,我一天得吃6次藥,應該怎麼辦?」65歲的李先生苦惱地說。那是一名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病人,轉診到我的診間時,已進展到第4期。奇美醫院神經內科楊浚銘醫師指出,病人原本使用左多巴胺,但是藥效波動的狀況很明顯,剛服藥時還可以正常活動,但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變得很僵硬,甚至動彈不得。我們的目標是減少他的服藥次數,並盡量維持跟之前一樣的動作流暢度。

閱讀更多

化療吃藥吃到肝壞了…她胃癌4期花逾200萬,為省錢將做人體實驗…胃癌早期難察覺,8症狀要小心

tCol 2023-02-05

胡肇芳 整理

化療吃藥吃到肝壞了…她胃癌4期花逾200萬,為省錢將做人體實驗…胃癌早期難察覺,8症狀要小心

藝人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她積極抗癌,經過8次化療原本情況良好,沒想到去年竟發現癌細胞轉移,已是第4期,她周五(2/3)接受訪問時透露,因為長期接受癌症治療,吃藥吃到肝功能都已經受損。她並表示,醫療費用超過2百萬,元宵節過後要去台大醫院接受人體實驗,「可以省一些醫藥費」。醫師表示,早期胃癌因為腫瘤還小,症狀常常不明顯,一直到腫瘤愈長愈大,才會開始出現這些不適,或因腫瘤出血而有黑色大便,以及食慾減退及體重下降等症狀,建議養成定期健康檢查,或有一些良性疾病,例如胃部發炎或胃潰瘍等表現時,應該尋求胃腸相關專科醫師釐清病因。

閱讀更多

陪伴憂鬱症患者連親友都憂鬱!心理師教5方法釋放負面情緒:設立界線,別忘了照顧自己

tCol 2022-12-09

林靜君談心室

陪伴憂鬱症患者連親友都憂鬱!心理師教5方法釋放負面情緒:設立界線,別忘了照顧自己

芊芊的先生幾年前得憂鬱症,她耗盡洪荒之力想讓他快點好起來,往往不被領情,偶而委屈和他起衝突,卻又自責為何要和患者計較,來來回回過程中,芊芊壓力山大,開始失眠、 食慾變差 ,覺得自己也憂鬱起來。

閱讀更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