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1
林依榕整理
知名作家九把刀今(11)日在臉書上PO文哀慟表示,57歲的岳母在打完AZ疫苗4天後,突然沒了呼吸送醫前已逝世,全家陷入無盡的悲傷中。除了忍痛將岳母的遺體送去解剖,想釐清 驟逝 原因,自己也在她離世後3天,施打了AZ,透露「這是我能做的,想做的,也必須做的,因為媽媽,也想為這個世界盡一針之力。」
閱讀更多
2021-08-09
彭蕙珍
藝術家尹愚和先生黎少明年輕時就認識,婚後一起創業,相知相守38年,從來不分離。2年多前先生離世,她遭遇人生最沉痛的打擊。睡不著、吃不下,爆瘦20公斤。於是,她決定做從來沒做過的事,去學國標舞。今年3月,買一台哈雷機車送給自己當成生日禮物。她說:「我要把生活過好,只為了和他再相見。」
閱讀更多
2021-07-12
郭美懿
律師劉韋德在2019年推出「777遺囑產生器」,提供民眾免費下載使用,被稱作佛心App而聲名大噪。他形容,生命就像一場旅行,終有結束的一天,立遺囑不僅涉及後事安排、財產分配,更是留給生者的一封情書,一份最後的溫柔與體貼。
閱讀更多
2021-06-23
優照護
趙媽媽年紀有了,時常忘東忘西,總是說自己這裡痛那裡痛,食慾不振,一躺著就是一整天,跟她說話也不回應,帶她去看醫生、做檢查指數什麼的都很正常。一次趙小姐偶然看到別人分享長輩憂鬱症的文章,抱著什麼都試試看的心情,幫媽媽掛了身心科的門診,這次確定了為何母親總是跟人隔著一面玻璃牆的原因,就是憂鬱症上身。
閱讀更多
2021-05-25
黃軒/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
2021-05-20:70歲染疫婦死在家中。2021-05-21:78歲確診男家中無呼吸送醫不治。2021-05-22:女友上班 男友確診(58歲)猝死家中。台灣,連續3天有多例猝死在家中的COVID-19確診病例,也有居家隔離中卻 驟逝 的,記者問我:為何確診患者,容易猝死在家中?這些早在去年就發生在國外了!國外媒體給它取個美幻的名稱叫「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也就是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這是我們重症患者會常出現的呼吸衰竭症狀之一。
閱讀更多
2021-05-17
郭美懿
和陳志忠晤談,聊得範圍實在廣:聊投資,他熟稔南部房市,主業是建築設計與裝潢。他擁有20多年銀行從業資歷,從工讀生做到分行協理。如今,則又多了旅繪作家與直播主的身份,跨界出書、加入直播平台教粉絲繪製插畫,讓53歲人生豐富多采。「銀行業都知道,如果能將金額放大,可以更快達到目標。」話鋒一轉,陳志忠說:「我在畫畫這件事,也是希望可以『放大』,未來再出個圖文書之類。」他的人生,的確在登出金融業後無限放大:取得第2個碩士學位、創業蓋了6間透天厝、出1本旅行速寫教學書,去年更獲社群平台17LIVE邀約開直播,以「181閒畫家常」為名與粉絲互動,至今累積近12萬愛心數。
閱讀更多
2021-04-20
聯合報 / 記者葉冠妤
55歲的魏志達,當過土木工程師、電子業廠長,過去長駐中國大陸的他,父親的 驟逝 ,讓他寧可拋下一切名利、頭銜,回台準備公職考,但求安定陪伴在家人身邊。他說,只要遵守專心聽課、課後複習、整理筆記、反覆練習4個步驟,戴著老花眼鏡的中年大叔能1年考取高考、地特雙榜,年輕人有什麼理由說辦不到?
閱讀更多
2021-04-07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上個月,我去參加PChome董事長詹宏志在台中中央書局所辦的「週三讀書會」的演講。詹董事長將用連續10個星期三的晚上,在該處導讀10本經典小說,而這是這個活動的第一場,導讀的是大家小時候都把它當作是兒童讀物的《魯濱遜漂流記》。
閱讀更多
2021-03-18
創健預防醫學機構 共同審稿/創健陳建志院長
日前年僅23歲凱渥男模因主動脈剝離導致血管阻塞 驟逝 ,令家人、粉絲悲慟不已。心血管疾病潛藏著突如其來的奪命風險,發生時又快又猛、讓人措手不及。
閱讀更多
2020-11-02
郭美懿
接下爸爸負債的工廠,李銘煌40歲時拼到年營收上億元,代價是失去陪伴家人的時間。就在攀上高峰之際,雙親相繼 驟逝 ,讓他毅然放下事業,以陪伴家人為優先,用旅行閱讀人生風景。10多年前他移居台東,更意外展開事業第二春,為下半人生開啟美麗新局。
閱讀更多
7/ 11
第 7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