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
郭美懿
想像中,出家人的修行不沾凡塵,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宗教師顧問釋普安卻「入世」得很。安寧病房的工作,讓她經常需要握著臨終病人的手,或試圖平靜面對至親即將離世而歇斯底里的家屬。她照顧的也不只是佛道教徒,更多是其他信仰或無神論者,甚至打破戒律,陪著病人一起翻聖經、唱詩歌。18年來她如同擺渡人,為上萬名病患送行,有市值逾百億的企業總經理、不識字的童養媳阿嬤、也有大半輩子關在監獄裡的黑道流氓,甚至是出生僅48天的新生兒。她說,來到臨床後,對「苦難眾生」4個字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安寧病房,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閱讀更多
2024-09-09
子安
「財富如同氧氣存在並環繞於我們生活的四周,但多數人從未正視財富,了解財富。」本書作者子安將羅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窮爸爸》看了100遍,並成功打造存款收入、財富自由方法落地實踐方法,實現從薪資人民幣1200元到身價過億的傳奇經歷。
閱讀更多
2024-09-05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父母是孩子在成長時期的最重要支持系統之一,許多人習慣用「負向語言」來試圖激勵孩子:「這麼簡單的事都不會做?」、「這有什麼好哭的,丟臉!」或許這只是表達父母的期待、或希望孩子做得更好的期許,但這些由父母帶給孩子的想法,會慢慢變成他們自己的信念價值,然後逐漸成為這樣負向對待自己的大人。
閱讀更多
2024-09-05
御姊愛
我還記得,自己曾在研究所時期與學校裡的輔導老師,有過一次不經意地聊天。我跟她說:「不知道為什麼,我每一次交往的男朋友都是媽寶。只要他們家裡一有家庭活動,立刻就會把我丟在一旁。」輔導老師問了我的家庭情況,得知我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獨立慣了。她又問:「妳交往的對象,是不是都並非來自單親家庭?」有趣,這問題,我從來沒想過!回想了一下,真巧!還真是每個男孩都來自和樂融融,彷彿《生活與倫理》課本上畫的那種美滿家庭。
閱讀更多
2024-09-05
蔡穎卿
黃昏前,蔚藍海岸的陣陣輕風吹過盎格魯大道,我的大草帽和道上的樹梢一起微微翻飛,沐浴在盛夏已過、初秋午後的陽光裡。廣場上,為世界盃橄欖球決賽來加油的各國人士,佔滿了廣場邊的每一個露天酒吧和每一處咖啡座,他們的熱情感染了像我這樣從未主動觀心球賽的人。我觀察著一落落色彩鮮豔、兼顧著打氣與傳統色彩圖樣的不同服裝,竟有心去查查今年到底有哪幾個國家打入決賽。看人,永遠是旅行中最有趣的部分。從老城切過廣場,飽足了球迷尚未在球場暴發的狂熱後,我們看到一部往海岸向山上駛去的公車,突然就動了心,立刻改變原本還要漫步到城中另一個異國生活區的決定,搭上下一班來車,到各港口去尋幽訪微。
閱讀更多
2024-09-05
楊寧茵
「如果讓我在這裡住到人生的最後一刻,我願意!」— 高雄前金區大同社宅銀髮住戶 吳衡英我幾次到「林投好客廳」都會遇到人稱「衡英阿姨」的吳衡英,她總是很熱情地招呼來訪的客人,或者協助弘道的工作夥伴張羅好客廳的大小事,還在「共生祭」時負責擔任導覽長輩,每天帶好幾團分享社區大小事,「說不累是騙人的,但真的很開心!」我原本以為她一定本來就是一個活潑外向的人,結果她說:「其實我很內向的,是天天來好客廳改變了我!」
閱讀更多
2024-09-05
蔡穎卿
開始成立工作室,踏踏實實、親力親為地實踐杜威的「生活即教育」。轉眼已過十二年,從一天相處,到有了高雄工作室,能日昇日落地相聚,以隔代之力、隔代之情、隔代的觀念來教導孩子,既是榮幸,也是苦力。榮幸的是,假如沒有孩子和我之間,那座由父母搭建起的信任橋樑,以現今的社會,我有很多理想是堅持不下來的;而自以為十分努力掘出的意見溝渠,也不一定能相通。
閱讀更多
2024-09-04
郭美懿
據勞動部2023年統計,台灣勞工規劃退休年齡平均為61.3歲,雖然60後體力、精神不若青壯年,但經濟上有更多餘裕,也更懂得取捨,揀選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日本擁有1.75萬人追蹤的YouTube頻道「60後的幸福生活(60歳からの幸せライフ)」,就分享了3個人生智慧,幫助大家在步入熟齡後擺脫身心負擔,過得更清爽!
閱讀更多
2024-09-03
蔡曉萱 整理
現代人面臨高壓環境,往往在家庭與事業間疲於奔命,導致長期處於疲憊狀態。台灣有高達 17% 的人口受失眠困擾,而在門診中更常見因輪班作息紊亂或生活忙碌而壓縮睡眠時間的案例。睡眠不足不僅影響精神與體力,還會導致腦中廢物累積,進而影響記憶力減退與專注力下降。近期研究顯示,雞精中的關鍵成分「肌肽」不僅能提振精神,還可能有助於改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本文將由好食課營養師解析雞精的新功效,並提供選購優質雞精產品的建議。
閱讀更多
2024-09-02
郭美懿
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3年全國家戶數約924萬戶,較2022年成長約1.65%,其中一人戶數約有332.3萬戶,佔總數的36%,比例最高,成長也最快速。少子化、獨居化、高離婚率,讓「孤獨死」不再是新聞中的罕見案例,果陀娛樂與公共電視合作的影集《人生清理員》,正是探討這個社會現象。製作人楊凱婷希望,透過這齣劇給大眾啟發,正視死亡,學會好好說再見。
閱讀更多
18/ 30
第 18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