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1
劉教授
「成功,須具備四大核心價值,即是『誠信正直 (Integrity)、承諾 (Commitment)、創新 (Innovation)及客戶信任關係 (Customertrust)』,簡稱『ICIC』。」 ― 張忠謀
閱讀更多
2024-11-08
劉教授
「讓自己進入漩渦中心,積極地把周圍的人裹挾進去, 你就能品嘗到工作成功之後的欣喜之情。」― 稻盛和夫
閱讀更多
2024-11-07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當我們聽到「靠爸一族」時,常會在心中把對方貼上負面標籤,直覺這個人的一身成就是因其背景,並非自身努力得來。然而,我們每個人都要「靠爸」才能出生、成長,因為從家族系統的角度來看,靠爸的「爸」字不是爸爸,而是家族有形跟無形的傳承。這些內涵不僅僅是個人的依賴,而是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動力,藉由繼承前人的成就、經驗與資產,下一代可以站在前人肩膀上,尋求自我實現並貢獻社會。前陣子時常被提起的張國煒和齊廷洹事件,正是詮釋了如何正向看待「靠爸」的最佳例子。
閱讀更多
2024-11-05
趙安安
「你累了嗎?」是臺灣人都熟悉的一句廣告臺詞,累的值得不打緊,瞎忙一場才令人想哭。長年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壓力管理、職業心理健康評估的心理學博士趙安安強調,不瞎忙的關鍵,就在於自我的覺察。首先,覺察自己是否設定了明確的目標,確保目標是清晰且具體的。其次,覺察自己是否培養了正念的態度,不讓負面情緒消耗我們的能量。接著,覺察自己是否養成了行動方案的執行力。為幫助初學者實踐正念與自我覺察,趙安安表示,在當中覺察自己的慣性模式,當發現偏離軌道時,及時暫停,反思並調整,以新選擇引領自我回歸正軌。
閱讀更多
2024-11-05
宋默
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弘一法師《格言別錄》 恬淡,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恬靜淡泊。古人認為:「恬靜養神,弗役於物。」意思就是說,恬靜可以養神,使人不拘於外物。恬靜講的就是一種「退」的處世態度,萬事不縈於懷,保持這種心境的人,在養心方面必然可以做得很好。現代越來越多的人在追求「養生」,養生包括養心、養性和養身。但很多人只熱衷於養身之法,認為只要身體養好了、健康了,就能更長久地享受生活。所以,很多人能堅持每天鍛鍊身體,吃健康的食物,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每天養心。有一個朋友的媽媽非常注重養生,每次見到她,她都會不厭其煩地向別人宣講養生的道理,告訴別人每天要吃什麼東西,吃多少、怎樣吃,每天要運動多長時間,等等。她一次又一次地申明:只有這樣,才能不生病!可是,我每次聽到這些卻很奇怪,一個人每天從早到晚都為如何給自己準備健康的食物而忙個不停,害怕自己一頓飯吃得不好就會生病。一邊養生卻一邊為身體而焦慮,唯恐自己生病,唯恐自己不夠長壽。每天都這樣擔心,怎麼能開心?
閱讀更多
2024-11-01
陳亭均
編按:美國職棒大聯盟(MLB)世界大賽開打,道奇隊奇蹟般的逆轉勝,從原先落後的0比5,一路追平到5比5,又從稍微落後的5比6,將比數超前至7比6擊敗洋基隊,精彩的反轉局面也讓道奇隊奪下今年MLB世界大賽冠軍寶座,也讓日籍旅美棒球巨星大谷翔平,完成生涯夢想。大谷翔平跟隨道奇,今年在大聯盟開創「50轟50盜」俱樂部,也在世界大賽擊敗洋基奪下大聯盟冠軍金盃,人生清單再解鎖一項。賽後大谷翔平接受日媒訪問時說,來到新球隊能以最棒的方式結束,「這是最棒的一年、這是完整又很棒的球隊。」他也對球迷說:「你們應援我的聲音都變成我的力量,才能以好的方式來完成這個最棒的球技」。大谷翔平曾在日本花卷東高校時寫下「人生目標表」,像是26歲結婚、28歲長子出生、31歲女兒出生、33歲次子出生,37歲讓長子打棒球、57歲退休、66歲環遊世界旅行等。其中目標26歲拿下世界大賽冠軍和結婚,今年30歲大谷終於實現這2大人生目標!截至現在,他已逐一實現多項原先設定的棒球職涯目標。不少球迷說,看來目前有只有生孩子這個目標,得再多加油了。《今周刊》曾針對他的人物及語錄做過詳細介紹,讓我們一起回顧。(原文刊載於2018/4/12,更新時間為2024/11/1)
閱讀更多
2024-10-30
孫太
編按:以ETF做為核心持股的孫太,存股上千張00878,目前年股息收入200萬,她以親身經歷分享,如何從月薪3萬的小資女,透過正確的理財方式及正念思維,重新開啟新的人生,42歲提早退休,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閱讀更多
2024-10-30
且慢基金投資研究所
在建立了正確的投資認知後,就要開始著手進行目標規劃。正式開始投資前的第一步就是瞭解自己,對自己的投資目標有個清晰的認知。所謂知彼知己,百戰百勝。怎樣才算投資目標很明確呢?當然是越具體越好。投資目標設定得越具體,你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就越容易篩除不該納入決策範圍內的產品,選擇範圍大幅縮小,選擇自然也就輕鬆許多。一個完整的投資目標應該包括以下三大要素:收益、風險和時間。我們在設定目標時,務必要做好以上三者的動態平衡。
閱讀更多
2024-10-29
呂秋遠, 曾學立, 劉孟哲
要與工作分手這件事,對於一個重度工作沉迷者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就像起初的沉迷一樣,需要持續的練習。因此,找出一項新的興趣,或許是個開端,讓自己原有的人生,從簡單的物理變化,可以逐漸出現一些複雜的化學變化。當決定從東京一路到京都,對我而言比較像是獎賞。所以稱之為獎賞,是因為要達成這個目標,要付出的代價一點也不小,必須要從東京的日本橋開始,橫跨山梨縣、岐阜縣、滋賀縣,最後到達京都的三條大橋,全長六百二十二點一三公里,總爬升六四五九公尺。對於公路車老手而言,當然不算什麼,可是對於一個新手而言,就不會是一件容易的挑戰。
閱讀更多
9/ 30
第 9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