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
林暐鈞
「 50歲 後,只是人生的中間點!」剛從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一職退休的周祝瑛如此說道。她在去年帶著先生一起搭上郵輪,展開120天的環遊歷險,不僅看見新奇事物、相遇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夫妻倆更重拾相戀時學跳探戈的興趣,在滿滿回憶的幸福往事中,攜手共同圓夢。
閱讀更多
2024-06-24
張泰北
近日看到一篇社團的文,讓我心有所感,文中大致內容是:版主買了高股息獲利很多,也非常好心地宣揚給同事知道,也很多同事跟著買進,並聽說該公司,已經有同事因買某檔高股息,買到財務自由,就退休了!
閱讀更多
2024-06-23
黃秀美
這陣子,髖關節酸痛突然變成好熱門的健康話題,從蕭亞軒(44歲)、郁方(52歲)、盧秀燕(62歲)到李艷秋(66歲),都透露自己為髖關節酸痛所苦。也就是說:這波髖關節酸痛熱潮,從女明星,橫跨到勤走基層的女市長、熱愛運動的資深媒體人,年齡從40多歲到60多歲都囊括在內。
閱讀更多
2024-06-21
蕭彤雯
每個長照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接下來要說的這劇情,早前我真的只有從新聞裡,及常上我節目的律師們口中聽說。直到好友C遇上,我才知道兄弟姐妹間,為了照顧父母及分遺產反目成仇的「人間鬼故事」,不但真的存在,其傷人心的程度,或許不亞於病痛之苦。
閱讀更多
2024-06-21
郭美懿整理
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李青樺表示,當婚姻出現問題,許多女性礙於面子,讓不穩定的負面情緒一再堆疊而不敢求助,其實從醫學角度來看,憂鬱及負面想法長期會影響到腦部功能及身體不適,應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評估,了解及理清身心問題,透過藥物及心理治療,都能有效地穩定情緒,改善不適的身心。
閱讀更多
2024-06-18
郭美懿
余天二女兒余苑綺抗癌8年,仍在前年因大腸癌病逝,享年39歲;沒想到弟弟余祥銓日前也在社群發文,表示做大腸鏡檢查發現冒出7顆息肉,其中3顆是可能會變成大腸癌的腺瘤,讓他直呼:「有讓我Shock到!」其實直腸癌患者中,大約1成有家族史,而有遺傳因子的,大約佔了2~5%左右,其中最常見的遺傳因子,就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醫師指出,這個疾病會讓人在腸道黏膜中長出數千個息肉,而息肉會很快有癌變,通常會在40歲以下就發生癌症。因此若家族中有人罹病,或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建議都要儘早開始進行定期的大腸直腸鏡篩檢。
閱讀更多
2024-06-14
呂秋遠
蘇敏,在中國是個普通的女性,皮膚黝黑、甚至隱約有老人斑。她的長相一般,身高也就是150公分。她跟老公結婚34年,做了一輩子的家務,還在外面工作,退休以後,每個月只有不到一萬台幣的退休金。但是,她在56歲那一年,做了一件勇敢的事情,從鄭州的家裡駕車「逃走」,從鄭州、西安、成都、雲南到海南,一路南下。回來以後,對老公提出離婚的要求。
閱讀更多
2024-06-03
王聖華/任林教育基金會諮商中心副所長
近期藝人孫鵬與狄鶯的獨子孫安佐,再度因脫序行為躍上新聞版面,先前他在美國犯下恐怖威脅罪入獄,近日又爆出在泰國擅闖民宅被逮,一度被送進精神病房。先後2次事件,母親狄鶯都親赴當地營救,但隨後卻爆出孫安佐被下蠱、遭爸媽強迫喝符水等情事,引發不少人討論狄鶯、孫鵬與孫安佐的親子狀況。其實過去狄鶯就曾在臉書提到,兒子孫安佐到美國讀書,是她最痛的一天,「心就像被掏空」!對此,音樂人許常德曾表示,「這樣的愛已經是生病了,當一個人愛一個人心會空掉、會心碎,當孩子做錯一件事就會失去理智、崩潰,這是很危險的訊息。」成為父母,是一輩子的事情,面對孩子長大,曾緊握的那雙手究竟該如何放下,才不會成為「以愛為名」、綑綁彼此的枷鎖?(原文刊載於2023/4/11,更新時間為2024/6/3)
閱讀更多
2024-05-28
丁菱娟
也許我們對父母的感情既有愛又有怨,糾結著依賴、感激、憤怒、不滿和愧疚。然而在中年之後,我們發現父母的生命衰弱得更快,為了無憾,他們應該是我們首先該思考和解與重新找回關係的對象。
閱讀更多
2024-05-27
理白小姐(梁靖悦)
如果你剛畢業,即將邁入社會成為新鮮人,這本書或許可以快速讓你變成理財小資;如果你自認為是理財小白,這本書可能也會幫你找到如何成為理財小資的答案;如果你毫無頭緒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走,書中會提供立刻可以執行的理財心法和工具。我並非少年股神,也不是優秀的企業家,只是一名普通的護理師。在畢業不到三年後的24 歲,我是如何成功存下人生的第一桶金100 萬元呢?
閱讀更多
7/ 30
第 7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