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
老楊的貓頭鷹
大學考之後,我一直都在人海裡漂。遇上過節的日子,我也會覺得那月亮像是長了牙,把我這個異鄉人咬得發疼。我也曾渴望過有一群人能夠一起玩,也曾想過要融入某個集體之中,也曾因為恐懼孤獨而渴望與人為伴。但是,每當我試著合群一次,我對孤獨的好感就會上漲一分。有時候是,我想去自習,別人想去打遊戲;我想去跑步,別人想去逛街;我想週末去看個展,別人想週末看個劇。有時候是,別人談的話題,我絲毫不感興趣;別人猛誇的明星,我根本就不認識;別人吐槽的某某,我竟然非常喜歡。還有的時候是,我講得情真意切,對方卻表現得相當敷衍;我不吐不快,對方卻視若無睹。這種感覺就像是,我掏心掏肺地跟你講我身上每個紋身的故事,它們分別代表了逝去的愛情、漸行漸遠的友情、無處安放的青春、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你開口的第一句是:「那你是不是不能考公務員了呀!」久而久之,我習慣了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自習、一個人過生日、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旅行……
閱讀更多
2024-09-10
盧亞屏
台北的王哥再過一年就要退休,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退休後到鄉下種菜、悠閒過日子,但太太怕曬又怕蟲,更不想花錢在鄉下買屋,夫妻倆常為此吵架。不久前,他們看到媒體人范琪斐跟美籍老公,因彼此對老年生活想像不同而離婚,兩人才理性思考第二人生要怎麼過、在哪裡過?究竟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能讓彼此都滿意?「卒婚」是近年在日本興起的一種新夫婦關係,夫妻間因為存在一些歧見或是對渴望的生活型態、地點沒有共識,以分居或部分分居(平日同居但週末分居),抑或是同居不同房間(家庭內卒婚)的方式生活。日文的「卒」有結束之意,學校畢業稱為「卒業」,而「卒婚」顧名思義,就代表著夫婦關係至少在「某一部分」是結束的。這個部分或許是迫於無奈,也或許是歡喜協議的結果,夫婦選擇分道揚鑣各行其道,但並不選擇離婚。
閱讀更多
2024-07-31
林永勝
老爺爺拿著一支小小的彩色布旗從屋裡走了出來,將旗子插在門口右側的旗座上,老婆婆也跟在他的身後走到門外,伸起微顫的右手指了指旗子,老爺爺伸手將旗面撐開,看了一下,又將整座旗子往右移了一步,老婆婆點了點頭,隨即兩人便轉身走進雜貨店裡。等待號誌切換綠燈的十字路口前,遇見轉角在地雜貨店的這一幕,看著儀表板上閃爍的數字時鐘,距離約定前往波佐見觀光會館的時間還有一點空檔,一時興起打了左轉方向燈,掉轉車子停在店門前的停車格。
閱讀更多
2024-03-22
林靜君談心室
再好的事情,都有光明與黑暗兩面。你的蜜糖,是她的毒藥,每個人的期待、觀點、信念可能完全相反,要在團體裡取得每個人絕對地滿意,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本來比較迎合傾向討好性格的人,要特別注意別陷入「要討每個人喜愛」的陷阱。
閱讀更多
2024-02-07
張育愷
看著身邊六年級以上「壯世代」的朋友,感受到這是工作起飛、家庭繁忙,亦是持續追求自我實現的重要時間段。忙碌的工作、家庭,以及思考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無可避免的忽視了自身的健康,極大的影響我們現在與未來的生命品質。
閱讀更多
2024-01-19
大愚元勝
「中傷、誹謗、痛苦,很快就會過去。」對於說壞話的人來說,有這麼做的原因。或許是出於嫉妒、身體不適、發洩積怨等單方面的個人問題,又或者是當成愚昧又愛 八卦 的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閱讀更多
2024-01-09
優照護
編按:台灣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據國發會統計,2022年扶養比為42.2,每4個青壯年就要扶養1位老人;而推估至2030年高齡人口增加、工作人口更少,平均每2.7人就要扶養1位長者,到了2050年,扶養者更只剩下1.4人!面對扶養比陡升,一旦家中長輩需要照護,恐怕人力調度成難題。曾有網友表示長輩在家沒人顧,容易發生意外,但想把老人送到安養院,卻淪為「不孝」的代名詞,甚至被指為「遺棄」,引發兩派論戰。網友在PTT 八卦 版發文,指「不知道曾幾何時開始,在台灣把老年人送往安養院是一件被認為子女不孝、父母丟臉的事情。明明在事實上,是怕他一個人在家,沒人照顧會發生意外,也避免一個人胡思亂想才送去的,何況安養院也是要付錢的,怎麼會淪為不孝的代名詞?」對此,有網友認為把長輩送到安養機構「像是被遺棄」、「餘生在一個不認識的環境、沒有家人陪,你覺得可以嗎」、「如果有能力就請外籍看護,加食宿一個月也才3萬,多站老人家的角度想想吧」。另一派人則認為,「安養院24小時有護士和長照師隨時顧著,不會離開視線,對長輩來說反而比較安全」,而且外籍看護其實也不是很專業,「動作粗魯還要看運氣,求遇到好一點的」。更有人直言:「說要自己顧的,24小時顧個3天就知道了」。難道居家親顧才是「真孝道」?究竟選擇居家照護、安養機構、外籍看護等各種方案時,怎樣做比較好?
閱讀更多
2023-12-25
丁菱娟
熟齡之後,我們更加珍視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時間有限,應該要把時間花在值得的人、事、物身上,因此選擇與誰共度時光,更顯得重要。
閱讀更多
2023-11-24
偉文隨筆
每個人都討厭那些喜歡議論別人、搬弄是非或到處 八卦 親朋好友隱私的人,若是細究那些人的心理狀態,他們應該是藉由述說別人的問題來逃避面對自己人生的問題吧?
閱讀更多
2023-10-06
吳軍
在做到長期專注之前,需要知道生命中的事情,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說起重要的事情,你可能會列舉出愛情、友誼、健康等。它們的確非常重要,失去它們,生活就沒有意義。但是,如果一定要說出生命中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你就遲疑了,因為很多事情你都想做,放掉哪個都捨不得。
閱讀更多
1/ 9
第 1頁,共 9頁